回不去的少年时代
时间的“车轮”缓缓向前永不停歇。我仿佛在梦中一般睡了一个长觉,我的人生“车轮”将滚入不惑之年。在生活的琐碎里,在柴米油盐的压力下,在邻里长短,与及人际关系的复杂里,我时常站在“车轮”前进方向回望,追寻过去简单而美好的少年时代……
此刻我又饮着“回忆”这杯“美酒”,穿越时光的隧道,神游在我那美好的中学时代……
这一天早上,早操完毕,正是晨读的时间。班主任李老师背着双手出现在教室门口,同学们立刻装模作样大声地朗读起来。几个调皮的男同学最为特别,声音装腔作调,像波浪此起彼伏,老师一听就拍着桌子叫道:“静下来!读书是读给我听的吗?”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接着老师又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能读书就是幸福的事,学到了知识才能走出去,不要像你们的父辈那样……”
“面朝黄土背朝天……”我在下面把老师的话接了上来,同学们都笑了。
“懂了就好,读书吧。”老师挥了挥手,有点不悦。他从讲台上走了下来,背着手从我们每个人身边来回走过。
我紧张极了,感觉自己惹恼了老师,竖起语文课本认真读了起来,再也不敢抬头看老师。
那时,懵懂无知的我哪里懂得老师的语重心长啊!现在,那几句话却成为我用来教育子女的范语。
上午有四节课,每次上完第二节课时,我们便饿得晕头转向。一些不上班的师娘们便抓住机遇做些包子卖给我们。那时家里穷,可是父亲每个礼拜总会有三块钱给我交早餐费,但却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买包子吃,于是米就成了我用来交换包子的“银票”了。三斤米十张餐票,(餐票是用硬纸皮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上面用印泥印上老板的名字。) 一张餐票顶3毛钱,包子三毛钱一个,用现金五毛钱可以买两个;若要换两个包子就得用两张早餐票,我常常心疼不能像使用现金那样可以节省一毛钱,感到吃亏。但是那时我吃着用米换来的包子却是非常的满足。因为父母亲总是那么勤劳,家里的米缸从来不缺米。
中午放学的时候,由值日生到饭堂把饭扛回来。我们就着从自家带来的豆子或咸菜下饭,谁的菜不够吃,或是谁蒸了番薯芋头土豆的都会分着吃。同学们之间的友谊简单而又弥足珍贵。吃腻了,我也会用餐票到师娘那里加两块薄薄的五花肉。大概是,那时大家都这么吃食,又或者是,自己青春年少,在父母的养育和保护下,无忧无虑,却从来不觉得生活有多么艰难。
晚上自修课,我们安安静静的在教室里写作业。有时会为一道题绞尽脑汁的去想,有时也会为一篇作文没有思路而烦恼。“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就是那时的心情写照。记得那一晚,我在构思一篇作文。窗外一轮满月正冉冉升起,皎洁的月光如水一般从天上泻下大地,我靠着窗台看得如痴如醉。忽然灵感涌来,写下作文开头“月亮啊,月啊,你为什么老是那圆,老是那么美,为什么老是不变呢?”被老师当范文在班上几次朗读,说我这样的开头写得非常诗意,创造不一般的意境,同学们可以学习借鉴。我兴奋得连着几天心都“飘飘然”,就在那时心里便有了一个美丽的文学梦。
那时我们都在学校住宿。宿舍是以前闲置的旧瓦房教室。宽敞的教室里挨挨挤挤地挤满了床铺。床把窗子和天窗都挡住了,宿舍显得拥挤而昏暗。现在想来不免有种压抑的感觉。但是那时却以为是最好的条件了。晚上下了自修,我们躺在宿舍,谈谈理想,聊聊心中的偶像,明星,也聊着新交的笔友,把信封藏在枕头底下,把秘密放在心底,悄悄地编织着少女的梦……
“哗——”孩子的哭声把我从回忆的梦里拉了回来。突然间,一种怅惘之感把我包围:哎,这一段美好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但它却像一坛陈年老酒,常常把我醉倒不愿醒来,我永远怀念在那段青葱岁月里,那青春懵懂,满怀理想和不谙世事的无忧无虑。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除了为柴米油盐奔波,还要学会圆滑处理人际的复杂关系,在工作与家庭中努力去平衡。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有时总不免身心疲惫。
啊,那美好的少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