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天都当作一场探险
读《我们仨》,杨绛写道,钱钟书先生和她的日常是在家里读书学习,每天出门也是在家附近转转,不太去远处。
但他们会经常发现新鲜的地方,好玩的事情,所以他们称每天的外出散步为"探险"。
昨日去北展看话剧(开心麻花的《乌龙山伯爵》,个人感觉一般),看完出来是下午5点钟,还是阳光明媚,天气正好。
路上走着突然想到书里的"探险",于是有意识的打开身心,带着开放的心态观察周遭的一切。
几乎是不用费力的,看到路边楼上有一间空置的房子成了鸽子的聚集地,跟老北京的瓦片屋顶形成一种美感。
路边的胡同里,居民的生活气息浓厚。
地铁里一个大叔的布鞋已经破洞,给我一种冲击:是不是我过的有点浪费了?我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吗?
平日忙碌于工作,国贸、家两点一线,很少会看到额外的景色。
现代人日常的注意力被电子屏占据,甚至在看话剧的过程中旁边男的全程在打手机游戏。
正因为工作日都是两点一线,所以我会在难得出门时有意识的不看手机,打开感官观察。
当带着这种感受去看周围时,会觉得那些地铁里一直盯着手机的人,好像手机的奴隶。
他们不是活在此时此刻,是人在此地,大脑在不停被动接受新的刺激,心是闭合的。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有一段话,大致是说,当你全身心的感受当下时,"等待"对你将不再是一种煎熬。
把被动变成主动,一切事情,都可以换一种视角来看。
《十三邀》采访钱理群那期,钱理群先生带许知远在他家附近散步,感受自己平日的生活。他们坐在长椅上,钱先生指着一颗树说,风来时树看似静止,但树叶其实悄悄在动,很有意思。
许知远说,我们的时代不也是这样吗?(看到这段觉得许知远甚是无趣,他想太多了,过于沉重)
钱先生说,你别想那些,就是体会人和自然相对的一种感觉。
打开身心,观察周围,在小区里散步也会是一种"探险"。
没有什么深刻的思考、隐喻的意义,感受,觉知,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