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只要用心亲子教育教育

儿童阅读发展的四个阶段

2018-08-19  本文已影响6人  淇淇在太空

出版社发行的图书越来越细心,我们经常会在封面上看到商家印上“本书适合几岁——几岁”的提醒,然而,孩子的阅读能力更应该按照能力,而不是年龄来划分。商家的建议,只是一个参考,真正知道孩子需要的,是最了解孩子的亲子阅读专家——你。

下面要介绍孩子阅读发展的四个阶段,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宝宝处于哪个阶段,他适合什么样的阅读材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亲子阅读陪伴最能满足他这个阶段的需要。

第一阶段——翻书期:让孩子爱上书本

目的:帮助宝宝发展“书本”的概念,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

时间一般来说,孩子可以在你腿上做得稳,就可以开始亲子阅读了。也就是从孩子6个月开始,你已经可以让他接触书本。

选书原则
一、与孩子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书。
二、互动性强的书。
三、结实耐撕,安全无毒的书。

共读技巧:多感官投入、多互动、多重复
一、多感官投入。不只是听和读。看、摸、闻、翻……
二、互动。让宝宝有参与感。
三、多次重复。讲了又讲,如果孩子对这个故事不再感兴趣,他有各种办法让你知道。

阶段重点——尽早阅读
在孩子还没有主动选择的能力时,优先植入阅读的概念,当他再大一点,面对刺激直观的电子屏幕的时候,他已经有了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自然不会那么轻易被吸引走。
一、尽早开始。6个月左右已经可以开始每天读几分钟,这时候孩子没得选。
二、每天读一点。变成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
三、固定时间。仪式感。

第二阶段——图片期:引导孩子开始讲故事

目的:引导孩子从听到说,慢慢形成讲故事的能力。

时间:孩子拿到书的时候,会先去挑选他觉得有兴趣的画面,还会观察很多跟故事轴线不怎么有关的细节。

选书原则
一、画面丰富。
二、互动性强的书。
三、结实耐撕,安全无毒的书。

共读技巧:指物命名、丰富形容、口语延伸
一、指物命名。绘本上有很多日常生活常见的图片,指着问孩子这些图片的名称。比如:这是什么?小猫。
二、丰富形容。当孩子已经能够指出物品的名称时,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丰富对事物的形容。比如:什么颜色的猫?怎样叫?胖瘦?句子会从“哦,这是一只白色的猫”到“哦,这是一只白色的,胖胖的,可爱的小懒猫”
你的形容越丰富,孩子们的想象越具体,一般到这种时候,孩子已经兴奋得要跳起来了。
三、口语延伸。在上述两个步骤基础上,你跟孩子的对话内容已经越来越丰富了。这时候,你已经在帮助孩子形成叙述能力,你期待的专注也慢慢出现了。

范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第一天,读封面画面,一一指认图画中的内容,帮助孩子丰富对图片的认识。比如:图中物品的颜色、大小、表情、动作、气味……家长总结式地把句子串联起来。
第二天,一起讲封面,妈妈引导孩子跟自己一起讲,孩子越讲越多,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他的写作能力也在慢慢形成。
一般来说,一本故事书,至少讲五六遍,而且每一遍的方法还要做调整。
第一遍:不讨论,不发挥,逐字念。
第二遍:启发观察。适当停顿提问,让孩子凭借昨天的听读印象加入讲述过程。
第三、四、五遍:家长越讲越少,孩子参与越来越多。“然后呢?接下来?”
最后,你可以跟孩子说,今天我累了,你可以讲给我听吗?

阶段重点——转移讲故事的主动权
你只要有学会这种有技巧的偷懒,就会发现,说故事的主角,从你变成了孩子。孩子原本在听你讲,现在是你听他讲。

第三阶段——故事期:有讨论的阅读才是好阅读

目的:延续上一阶段,继续把故事的主动权转交给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和对故事的理解整合能力。

时间:当你在给孩子念故事的时候,孩子像以前一样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画面,还是重点关注那些跟故事轴线有关的画面。如果是后者,恭喜你,孩子已经进入故事期。

选书原则
一、故事情节连贯性好。

共读技巧:确认理解,预测和回想,延伸讨论
一、确认理解。先跟孩子确认到底有没有弄懂故事讲了什么。
二、预测和回想。
预测是当你翻到这一页的时候,停下来,问孩子“接下来会怎样?然后呢?你觉得会怎样?”
回想是讲完故事,问孩子“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呢?”
三、延伸讨论。讲完故事,跟孩子进行天马行空的讨论。比如:这本书里,你喜欢谁?为什么喜欢它?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延伸讨论当成父母道德教育的阵地。

阶段重点——发展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叙述能力
同之前一样,亲子阅读的重点一定是孩子,无论故事有多深刻的社会教育功能,都不要把亲子共读时光,变成家庭道德教育课。关键是孩子对故事的兴趣和理解,不是家长想要孩子在读故事的时候学到的“做人的道理”。

第四阶段——文字期:做好两件事,认字很容易

目的:认识汉字,开启自主阅读的道路。

时间:当你拿着书本给孩子讲故事,随便乱编的时候,孩子开始挑战你的“权威”,告诉你,书本上不是这样讲的。说明孩子已经开始关注文字了。这时候,你要做的是,快点把孩子引导到认字这条路上。
传统语文教学是先学拼音再认字,大陆最新的语文教材把认字放到拼音前,之前香港也一直先教认字再教拼音,这些不同说明,孩子完全可以不用先认识拼音,已经可以认字了。

选书原则
一、大量方便孩子认字的“桥梁书”。

共读技巧:逐字指读、留意部件
一、逐字指读。
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逐字指读,不随意变换。孩子多认几次,会记住一些简单的字。当然,如果你指读的时候,孩子东张西望,也不要太勉强。当他下次在任何地方看到一个熟悉的字,并说出来,你好好称赞他就是。
固定的内容重复念,他在听故事的时候也会比对文字,认字的过程在你讲故事的时候同时发生。
二、留意部件。
部件就是汉字的组成部分。汉字造字法有六种,但是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一边表示声音,一边表示意思。俗语说”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是经验之谈。
比如:孩子经常见到的“爸”,由表示意思的“父”和表示声音的“巴”组成。在下次孩子见到“把”,先让他猜一猜这个字的读音,再告诉他,提手旁是手的意思,让他猜一猜这个字的意思。下次看到“吧、笆”等相关的字,再让他用以前的方法自己猜一猜,说一说。

中国汉字成千上万,但是孩子只要认识1500个常用字,基本已经没有阅读障碍了,而这常用的1500字,又是由300多个部件组成。

阶段重点——认识汉字,独立阅读
这是验收成果的阶段,如果前面几个步骤完成得好,孩子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了。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孩子正好是在2年级。这一切归功于你提供的有效亲子阅读。前面的步骤越扎实,孩子学习越轻松。

阅读能力不只跟语文学科相关,了解孩子学习规律的师长都知道,它关系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效率,这种影响不只是在小学,到中学时一样很明显。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
在孩子可以坐在你腿上的那一刻,开始营造美好的亲子阅读时光,开发孩子的阅读能力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