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经常写爆文,你的文章却没人看?
初读《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写了20条读书清单,然后就给放到一边了。重读时,发现文章有些原则值得细细琢磨,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这是加拿大作者布兰登・罗伊尔的作品,常年作为美国高中生的写作课本。虽然本书着重于英文写作业技巧,但是有些原则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
图片来自网络1.保持简洁
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观点。
学生时代,我们会倾向于用一些华丽的辞藻来写作文,也就是老师口中的高级词汇。这样做,一来可以显示自己词汇量充足、阅读面广,二来使作文看起来更有文采。
快节奏的现在,一些虚头巴脑、啰里啰嗦的表达,会让读者很快失去耐心。
其实,保持简洁,用简单的词语陈述事件与观点,不仅不会降低文采,反而使句子有节奏感,富于音律美。许多大作家写文章,通俗易懂,还引人深思。
举个例子,刘墉在《回馈的爱》一文中的前三段是这样写的:
15年了,那海边的一家老小的画面,至今仍清晰地映在我的眼前,甚至可以说,深深烙在我的心上。
我常想:为什么那老人家要吃最差的东西?为什么那时那老人家竟抬起头来,对我一笑?
今天,我到朋友家做客,再一次感到这种震撼!
每一句都很简洁,每一段都很流畅,使读者不由自主地继续往下读。
再举个例子,莫言在《檀香刑》里有这样两句话:
校场上一片肃穆,月华如水,泄地无声。空中闪动着猫头鹰的暗影,校场边角上闪烁着野狗的眼睛。
你看,无论是叙事,还是描绘场景,简洁的语句同样动人,同样能吸引读者兴趣。
不过呢,保持简洁并不是说写作中完全不用那些优美华丽的辞藻,视情况而定,合适最好。
降低阅读难度,使读者快速get到自己的意思,是每一位作者都应该思考的事情。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看接下来的这个原则了。
图片来自网络2.砍断长句
作者提出,保持文章内容清晰,最简单的方法是限制长句的使用,把长句拆分成两到三个短句。
以前我的学生写作文,经常会写那种两三行的大长句,一口气根本读不完。
我有时也会犯这种错误,小说编辑有一次就说,尽量不要出现大长句。读者看小说,本来就是图个娱乐,如果还需要费心理解句子的意思,很容易消耗耐心。
平时写文章也一样,如果自己写的内容读起来比较啰嗦,就要注意拆分长句了。
将长句拆分为短句,不仅易于理解,还能快速抓住读者眼球,行文节奏方面也能增添一份灵动。
还是以刘墉的《回馈的爱》为例,他在文章的三、四段是这样写的:
晚餐之后,我指着桌上的残羹剩菜,对主人客气地说:“您准备的太丰盛了,剩下这些,多可惜!”岂知主人才六七岁的小孩竟毫不犹豫地搭了腔:“不可惜!奶奶吃的!”
“我婆婆等会儿出来吃!”女主人说,看见我十分惊讶,又解释,“她不喜欢一起吃,叫她吃好的,她还不高兴,只有剩下来的,她才吃,而且吃得高兴!”
如果要表达同样的意思,这两段你会如何描写呢?
当然,不是通篇都使用短句,长短句相结合才能创造起伏变化。
3.使用准确的例证支撑所说内容
有时候我们看一篇文章会迷惑:这个例子与文中的观点到底有啥关系啊?
有时我们自己也会出现此类情况,自己觉得有理有据,写得挺好。别人看了,一头雾水。
布兰登・罗伊尔在书中提出: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
批改学生作文时,我经常会碰见这样的状况,观点是“我有一位温柔亲切的妈妈”,例子是“我的妈妈很勤劳,每天早起忙家务……”
例子与观点完全对不上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情况是例子与观点沾点边,但是没有论证清楚,所以读者理解有困难,容易产生偏差。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钩子”,将自己的例子与观点紧紧钩在一起。
这个“钩子”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说细节描写、引用名人名言、类比等等。
作者讲到,模糊的语言会弱化文章主题,因为它迫使读者猜测你要表达的含义,而无法完全专注于你的观点。选择准确、描述性词汇会使文章更有力。
下次写文章时,首先想一想自己的例子是否能准确表达观点。其次,写完例子与观点后,重读文章看看自己是否论述清楚了,别让读者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无论是保持简洁、砍断长句,还是使用准确的例证支撑所说内容,都能提高文章质量。更重要的是,这几个原则降低了读者的阅读理解成本。
大家都说写文章不要自嗨,不自嗨最基本的一点是不要让读者有理解偏差、有阅读难度。
如果读者看文章时,需要使劲猜测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一般不会选择继续阅读,除非是大V的文章,或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故事。
翻翻自己的旧作,运用这几个原则进行修改,你肯定也能改出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高质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