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

2020-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七彩祥云志愿服务

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慎独”。“慎独”一词出自《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就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的时候,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那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慎独”就是一个人在独处时,即使没有别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我们因为疫情的影响在家进行网上学习。问题来了,你的学习环境怎么样?效果怎么样?是比在校状态好还是差?你的学习有做到慎独吗?下面我们来简单举几个不同时期的人慎独的例子。

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在一次离职时,僚属们为给他赠物、送礼,想方设法不透露风声,一举一动避人耳目,在深更半夜无人能知、能见、能闻之时,用小船给他送了一批财物。叶存仁既不想私藏暗吞,又不愿生推硬挡,就写诗一首加以拒绝。诗曰:“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叶存仁的这首诗就是体现了他品行上的慎独。他不接收僚属们为他偷偷准备的财务,不做一个私拿东西的官员,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他在自己官位上的慎独。还有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他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难道他不渴吗?不是的,只是他心里知道,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是对人的一种基本尊重。

说完古代,我们再来看看现代的例子。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在荒郊野外时就随意摘无人看管的水果和蔬菜;有人官做到一定地位时就失去自我约束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白天是人,晚上是鬼。上班时道貌岸然,八小时以外出入声色场所,花天酒地。这就背离了慎独的初衷。自己独处时便露出了真实状态。

当下,受到疫情影响,许多学生不能返校,在家进行网课学习。对于山区信号的学生来说,她必须每天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找到一个有信号的山石上,一坐就是一整天。下雨,下雪,寒冷都没有让她放弃学习。这便是一种慎独精神,没人要求她必须每天都去,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通过上述例子,相必大家对慎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你可能有疑惑,慎独到底有什么作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慎独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坦荡,一种伟岸。慎独是一种智慧,一种谦虚,一种淡定。一种对于完美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慎独就是在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中,体会着生命的乐趣。而不是在张扬下吹嘘着自己,贬低着他人。慎独是心灵的井然有序,只有这样的生命才是美丽与永恒的。当然,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做到慎独。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的进行学习,不是因为什么外在原因,而是出自内心的自发感。在疫情防控的这段日子里,我们自己居家学习,也要做到慎独。不因为是在家上课,没有和老师面对面对懈怠自己的学习,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铅华洗尽,瘦影蹒跚;容颜易老,品性嫣然。慎独就是挂在我们头上的一面镜子,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好正因别人看不见就放松对于自己的要求。要知道,张扬的日子永远不会有收获,让我们学会慎独。尽心尽力的实干,踏踏实实的奋斗。即便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也会感到充实与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