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

我买了一个甜品,你说我活的高级

2016-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灰原Gray

”刚吵完架很郁闷。。。”几乎不主动聊天的y昨天晚上第一句话。

y累了一天,想吃点甜的犒劳一下自己,就跟妈妈说,想买块蛋糕吃。结果没想到妈妈不乐意了:“我和你爸平常各种省,怎么养出这么一个比我们会享受,高好几级的孩子,看看你吃的东西多少钱,我们一般吃多少钱。还有你小两千块办了健身卡,家里不能锻炼还是公园不能锻炼,还专门去健身房。“

y的钱是大学四年的生活费,还有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健身卡的费用还是自己付的。我就想对自己好点,有错么。吵架真的很伤人,意见不一致坐下来说明白,互相理解其实也不难。y说吵架的时候觉得自己不是亲生的,某段时间关系特别好,哪天出现个事情就翻天了,往往起因总是消费观念。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之后,近四十年时间经历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这是各大媒体经常说的一句话,作为父母那代人年轻时候没有体验过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他们兄弟姐妹多能解决了温饱已经实属幸福,全国人民除了早期下海经商的家庭,大家过着差不多的生活,社会阶层还没有分化。改革开放的加深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六,已经过习惯了省吃俭用的家长很难产生转变,认为吃什么都行,干嘛吃那么贵而且量还少的,在他们眼里可以用中看不中吃来形容。

社会发展到现在,社会财富开始分化,前段时间首富王健林一句话“年轻人要订一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刷爆了朋友圈,别人不吃不喝一辈子也攒不到一个亿,他却可以一天挣到一个亿。我在之前文章提供现在以90后为例的年轻人生活态度,现在年轻人更多的是享乐,丰富精神生活,及时行乐是主流。有次跟我妈理论,说我太年轻,社会会把我改造的脚踏实地。我说我知道社会残酷,但是真因为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有人付诸行动才会发展到现在。

罗胖在节目中说,随着国内财富两极分化,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社会阶层固化会加速,未来二十年可能会产生大量新型中产阶级人群,下一个阶层的人会更加困难的进入上一个阶层。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追踪了将近800名孩子的成长记录,结果发现,这将近800个孩子里,只有33个实现了底层逆袭,也就是逃离了底层社会;而另一部分本来就比较富裕的孩子里,只有19个从上层掉到了贫困阶层,也就是说,很少有人能突破家庭原来的阶层。调查还说,我们以为自己比父母那一辈过得好其实是个错觉,现在的办公室白领和几十年前的纺织女工从社会地位上来看没什么区别,都是普通人。现在看起来过得还不错的人,在那时可能就是穷人。那些离开现在的岗位没有生存技能的人,会非常艰难。

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女主省吃俭用将自己的工资买了一个心仪很久的包包,那个包三千块。有天去与家里介绍的相亲对象见面,当男方得知一个包三千说了一句话,你这么花钱,我养不起你。最后双方不欢而散,留言区炸开了锅。花我自己的钱又没让你掏钱,有什么资格用自己的三观衡量别人。

难道用同样的价格在商场买一件可以穿很久的衣服,就比在地摊上买二十件穿完就扔的衣服高级吗。

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让自己享受更好的生活,这根本不叫物质,这叫自我激励。y跟我说现在给她三四千工资就够她花了,我说她天真。当年真的拿着三四千工资,你会拿着它去买更高级的东西,所以你会觉得自己永远买不起想要的,所以就拼命赚钱。我妈说我现在一张口就提钱,变得非常势利。钱在我看来是最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人情不会变现去让你花,即使别人给你帮助,心里还得感激他,人情是最还不清的存在。更何况自己想要的东西人情又不能拿来抵押,还是钱能直接解决自己的欲望。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话题,什么时候觉得父母真的老了。有一个回复适合今天的文章:以前父母用命令的语气和你说话,现在却用商量的口吻和你坐下来商量的时候,瞬间觉得他们老了。

父母和子女在观念上出现的分歧会越来越多,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会理解父母的想法,但是很多父母却不明白孩子想法。我不知道以后我有了家庭是不是现在的生活态度,但是我会尽可能的去享受生活。

毕竟在保证了物质基本后,我更看重精神享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