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知今

文人有多机智,看完这几个小故事你就知道了

2020-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知海星辰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产生过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海量著作文章。

很多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机智无比,汉有东方朔秒答汉武帝,三国时曹植七步成诗,唐有骆宾王七岁咏鹅,李太白醉草吓蛮书,全都脍炙人口。

还有些不太常听到的,也十分精彩。

北宋初年著名诗人、散文家,也是有名的直臣王禹偁,被称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出身贫寒,幼年时家以磨面为生,可是王禹偁人穷志不穷,自己奋发图强,努力读书。

当地有个叫毕垵的官,有一次看见这个小孩在磨盘旁边,边读书边干活,对他说: “你这么爱读书,你们家靠磨面过日子,你能不能拿石磨作首诗?”

小禹偁想了想,就作了一首磨诗:

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

全诗通俗易懂,而且语带双关,表面说的是磨盘,只要磨盘安得正,不怕磨得慢。只要有人稍微使点劲,磨盘就能转起来。其实王禹偁是在说自己:只要我自己心里正,肯努力。还怕眼下进步慢?要是有人能帮帮忙,我就会有大显身手的时候!

毕垵听了,惊奇得不得了,心里佩服小家伙有志气。就给了点赏钱,还让王禹偁跟自己的孩子一块到私塾里念书去了。

明朝大才子解缙也是年少成名,机智无比,明成祖朱棣常拿一些难题考他。

有一天,朱棣对解缙说:“昨儿晚上后妃生了个孩子。先生能作首诗吗?”

解缙听了张口就说:“君王昨夜降金龙,”降金龙,指皇上得了个儿子。

朱棣说: “是个女孩,不是男孩。”解缙马上说:“化作嫦娥下九重。”脑筋就是快,嫦娥也是仙子,从天上来到人间,降生为公主。

朱棣又说: “可惜已经死了。”解缙接着说:“料是世间留不住,”

朱棣笑了: “已经扔到水里去了。”解缙马上说:“翻身跳入水晶宫。”

朱棣听了,哈哈大笑: “先生真是太有才了。我刚才是想考考你,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风流才子唐伯虎,是明朝有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唐伯虎性情豪放,爱喝酒。他年轻的时候,跟街坊张灵,经常凑到一块饮酒作乐。

有一次,唐伯虎和张灵故意穿得破破烂烂的,装成了两个要饭的叫花子,上山去玩。

走到山脚下,看见几个秀才坐在亭子里,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俩人盘算好就凑了过去。

唐伯虎对秀才们说:“各位才子好雅致,再次饮酒吟诗,我们俩能不能一起啊?”

秀才们看他俩是叫花子,正好拿他们开开心,就答应了,写的出来诗就给酒喝。

唐伯虎先拿笔在纸上写了个“一”字,张灵接着写了个“上”。

唐伯虎又写了个“一”,张灵又写了个“上”,连在一起是“一上一上”。

秀才们看了哈哈大笑,这叫什么诗呀?唐伯虎没理会,接着又写了三个字:“又一上”。然后拉起张灵就走。秀才们赶紧把他俩拦住了,让他们接着把诗作完了。

唐伯虎说:“我们得喝足了酒,才能作好诗。”秀才们想看看他俩还出什么洋相,就给他们倒满了酒。俩人一饮而尽。

唐伯虎又写了个“一”,张灵又写了个“上”。

秀才们已经笑疯了:“闹了半天这两位‘才子’就会写‘一上’啊!”

唐伯虎不管他们的哄笑,大杯酒一饮而尽,然后提笔飕飕飕,一气呵成七言绝句: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秀才们全都惊呆了,没想到这个叫花子这么厉害。

唐伯虎和张灵哈哈大笑地走了。

清朝大才子纪晓岚,也留下很多机智故事。

有一次,纪晓岚去庙里进香,庙里的和尚知道纪晓岚有才,非要请纪晓岚题写一副楹联,刻在楹柱上。

纪晓岚也不推辞,拿起笔来,写成一联:

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

炉寒火尽,须把意马牢拴。

看起来很有禅意,日落香残,炉寒火尽似乎就是寺庙场景,扫去凡心,意马牢拴说明佛家不能带有凡心,也不能心猿意马。

就这么把楹联刻在寺庙大门口,大半年过去了,一个秀才来到庙里,看看门口楹联,哈哈大笑起来。

寺里和尚看秀才笑的前仰后合,忙上前问为什么?

秀才解释道,这楹联暗含两个字。日落香残,是说香字,去掉下面的日,只剩个禾字。再扫去凡心一点,那就是个几字,禾与几就组成个秃字。

和尚们似有所悟的点点头。

秀才继续讲解下联,炉寒火尽,炉字火没了就只剩个户字,须把意马牢拴,即在户字旁填一马字,那是个驴。上联、下联暗含的两字是----秃驴!

寺庙里的僧人听了,实在羞愧的无地自容,心中都骂纪晓岚,马上把这楹联换掉了。

文人以笔为刀,有志者自抒己志,工墨者皓首穷经,居庙堂之上辅其君,处江湖之远乐其民。多读书,少抬杠,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读的书多,不会骗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