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篆书——杂谈
2020-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道一上人
写篆书不能一笔一笔的描画,行笔要贯气用行书的速度,凿工之斧敲方达到力透纸背。竖画写法,起笔藏锋收笔在画中提收,不要像唐楷顿笔垂露(回收空中抢收)。
石鼓文力能扛鼎,可谓摧锋折剑。现在我们来捋一捋关于金文,金文早于小篆其线条不如小篆成熟(即啇朝中晚期和西周青铜铭文)线条有两端出锋。殷周金文(古时称铜为金)体称大篆。
石鼓文和虢盘铭文为籀文,是大篆完全成熟之后发展出来的新的体势,籀书起笔必藏锋收笔须回锋,笔画丰满圆润,但不是画圆圈式,运笔过程中要捻指运腕保持中锋行笔(左右起倒)它是书写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气息,藏金于棉。吴昌硕大师以邓石如法写石鼓文,行笔迅捷若作行草,变横为纵自成一派。“临抚石鼓琅琊笔,戏为幽兰一写真”,符铁年说:“缶庐以石鼓得名,其结构以左右上下参差取势,可谓自出新意”,又马宗霍说“缶庐于石鼓,以画梅之法为之…”他以三代钟鼎铭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又以篆隶笔法作狂草,书画有金石味。
所以学书者必学篆隶,因为篆书为圆笔隶书为方笔,篆隶书写好了改写其他就容易多了比如萧娴大师(她就是写三石一盘)。特别是对画花鸟画的有益。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曰“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也就是说由生到熟,继而由熟到生升华到老子的所谓“能婴儿”的境界。
石鼓文称为小篆之祖是先秦文字,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李斯等人改编的文字(其实秦始皇统一至亡共十五年)主要代表作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但未通行普遍使用只用于记功刻石或诏版等,真正通用在老百姓中的流行书体是秦隶(古隶书)战国时期…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