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这件事儿
2017年7月13日
我今年22,和我男朋友在一起四年多了。去年查出恶性肿瘤,做手术化疗他一直都陪在我身边,我很爱他也很感激他,他给了我很大的勇气。他现在在湖南上班,我在家治疗。和他说分手了,他只说七月回来,我很爱他也很心痛,但是我希望他的生活过得好,遇见他是命运给我最好的事情了。
2017年8月7日
谢谢关心我的朋友,我现在依然在努力。还有一个月要去检查了,我很害怕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但是我知道我现在很开心。我知道还要一个人走很远很远的路,但我告诉自己,风来自很远的地方,去去也无妨。
2018年2月7日
以前我固执的认为爱就是不拖累他,可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一生碰到这么难得的人。我要好好去珍惜他,不要成为一生的遗憾。你们说这算不算一种勇敢、一种成长呢?希望你们也能去做一个勇敢的人,半年不见,满足!“死”这件事儿
歌手「弹唱小蓉」《不后悔遇到你》曲里那句
我从不后悔是我青春遇到你/如果再来一次/请你不要轻言放弃
还在脑海盘旋,
评论区那个网名为「刘怀愿」的姑娘就一不小心成了曲中人。
高赞的歌曲评论,短短四条动态,
寥寥几句感慨,剩下无尽的感恩与期盼。
我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去认识这位22岁姑娘。
在死亡面前,唯记她说:
来生做春风流浪又自由,
风来自很远的地方,不妨去看看。
如果说这是你和死亡魔鬼的一场博弈的话,
姑娘,我想告诉你:
你完完全全战胜了他。
靠你的坦然,靠你的感恩以及无畏的勇气。
1
“死”这件事儿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虽身处他乡却常可通过手机感受到家乡的物是人非,
亲人亦或是某个熟悉的人会出乎预料地消逝,
甚至于一个从小的玩伴也会在某一次口耳相传中永久地离去。
死亡这件事阴郁却不含蓄,
它出乎预料到常常让人措手不及,
听闻后掩面失声痛哭或者心上久久地盘旋着一大朵乌云,
是每个相关者最常有的姿态。
对于此话题禁区我们大都会选择避开。
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问题的解答在于这个问题的消失。
引申过来的话,
就是关于死这个问题的解答,在于死亡消失的时候,这个问题才会圆满解答。
死亡和出生其实是同一道人生必选题,躲避不了也逃避不开,
就像学生必然会毕业、电影必然会散场,
离开、死亡都提醒着我们时光必然会流逝,而一切终究会结束,
这些都是人生必要的阶段。
2
「最近我真的很恐惧,我害怕下一秒突然死亡,
我害怕亲人突然告诉我xxx走了。我也不知道怎么了,
最近这些感觉会莫名的强烈,
你说,人必定会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活着?」
橙子在电话那头有点儿泣不成声,
可能是敏感的心理使然也可能是近些日子所有负面情绪的叠加,
我明显在她急促的话语里感觉出一种莫名的焦躁和恐惧。
一通电话过后,我也开始反问自己,
人必定会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活着?
“死”这件事儿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了一个视频,
河南一位八旬老翁王青然背着孩子去洛阳旅游,
得了脑梗的他把身份证挂在胸前还不断强调四点前一定要到家。
这个可爱的爷爷迅速在网上走红,
我却在他满是皱纹的笑容里读到了一份淡定、坦然。
死亡可以说是他人生里的影子,直到站在人生的尾端,
他也毫不畏惧,甚至是把这个晦暗的话题抛之脑后安之若素地生活。
托尔斯泰在其小说《伊凡伊里奇说》中讲述,
伊凡伊里奇是一个品性卑劣的地主,在痛苦中面临死亡,但是在生命结束之前,
他突然意识到他的死亡是如此糟糕,正是因为他生活得如此糟糕
这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学会很好的生活就是学习如何能够很好地死去。
意外和明天谁都不能断定哪个会先到,
在短暂的人生里我们只能选择好好地去生活,
好好地去享受当下、去领会生命带来的触感,
当你在每个细小的事物中间获得愉悦之时,
你也许就会明白,
我是为这些东西而活着,而且是好好地活着。
3
“死”这件事儿存在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虽然肉体上的死亡可能会摧毁我们,但是对于死亡的观念肯定会拯救我们。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结过三次婚有四个孩子,
澳大利亚最老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104岁的大卫·古德尔,
终于在5月10日以安乐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安乐死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他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说道:
「我很高兴能够结束我的生命,我活得实在太久了」。
死或许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可怕,
比起长生带来的无止境生活烦恼,
一切有终点的事物似乎都不是那么的糟糕。
与其不断地恐惧倒不如洒脱率性点儿,
作家大冰曾在书里叙写过一个身患绝症的年迈老母亲在儿子陪同下周游世界,
最后绝症转危为安的真实故事。
当然,奇迹并不能为每一个灾难中的人送去福音,
但是,我们仍旧还是得对它抱有希望不是吗?
面对生活的态度其实就是你面对死亡的态度,
在生活面前不断地去思考人生的意义终究是虚无缥缈,
一个人必须得自己沉浸在生活的长流里体会酸甜苦辣,
一些诸如生死的问题才不复存在。
想去旅行挑个好点的日子就动身吧,想去表白挑个好点的场合就去吧,
想大声的哭一场找个角落就痛痛快快地哭,
想吃学校门口的煎饼果子就驱车前去吧,
只要你认为有意义的事,就去做它,
毕竟这些或大或小的选择构成了我们全部的生活态度。
当然死亡也并不意味着消失,
你的积极乐观、阳光向上在人生的尽头会像池塘里的涟漪影响更多的人,
而这些不就是三毛诗里的那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