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美丽国度旅游◎行走在铺满诗意的路上

跟风打招呼的人

2017-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半城浮夸

这是一个梗。。。

脑补图

      2017.1.1我们好姐妹一起相约去佘山,记得天气很好,有微风,即温和凉爽又不刺骨,我们在佘山地铁口集合,然后坐的公交到佘山森林公园,有东佘山和西佘山,之间仅有一路之遥,说实话东佘山没有什么,西佘山精彩之处在于教堂。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有人说是为了找到内心深处的自己,有人说放松心情,逃离朝九晚五,而我体会到的旅行的意义是变得豁达,打开视野与格局。

    东佘山海拔只有九十多米,平日大家都在上班加班也不在一起,相约出来都很开心,所以一路上一边聊天一边看风景,在下山的路上,说笑着,我下意识的扬起手,小伙伴就问,你刚才和谁打招呼呢?和风,我在和风打招呼。。。

心情好,因为和风打了个招呼

下面正文说说佘山由来:

 一说王母斩蛇造“佘山”。相传很久以前,上海一带没有土地。当时峨嵋山有青、 黄两条巨蟒经过千年修炼同时得道升天。有年八月十五,它们偷饮了三口瑶池仙水成了真龙,仍不知足,继续偷喝,被王母娘娘派人打出瑶池,放逐东海栖身。一路上,它们互相埋怨、斗打,闹得昏天黑地,连降3月暴雨,地上百姓顿遭大难。东海龙王急禀玉帝。玉帝与王母大怒,命雷公雷婆火速轰击。在雷电轰击下,他们随即现出了蛇形,坠地而亡,变成了两座山。青蛇坠落西边,成了西蛇山,黄蛇坠落东边,成了东蛇山。后人因“蛇”字不吉利,遂改称“佘山”。

  二说佘太君到过此地而名。传说宋朝佘太君曾到这里住过,人们仰慕杨家功业,遂以太君之姓名山。

  三说东汉佘姓将军隐居此地而名。传说东汉有一名佘姓将军,功成名就后,隐居此片幽寂的山林。后人便以将军之姓名山。现东佘山有佘将军庙。

  佘山之名最早的历史记载,当前所知是在宋代。宋代《云间志》称:古代有佘姓者居此,故名:《云间志》,亦称《绍熙云间志》,是一本专门记载南宋及较早时期今上海淞南地区地名的地方志,成书于绍熙四年(1193年)。“云间”,即华亭县,今之上海松江区。元代置华亭府,旋改称松江府。最早出现上海这个称谓是在元朝,当时上海县还是松江府下面的一个县城,受松江府管辖,如今则恰恰相反,历史开了一个玩笑,儿子当了老子。明代《徐霞客游记》一书,记述有徐霞客1628年、1631年、1636年三次到佘山探幽访友的足迹。

   西佘山


西佘山园景区是云间九峰中环境最好、面积最大的景区。园内灿烂的人文景观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山上古木参天,修篁蔽日。山顶浓荫深处一幢气势非凡的赭红色建筑,就是名闻遐迩的“远东第一大教堂”。与之毗邻的那个穹庐形建筑,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台。而位于山腰的中山教堂、三圣亭、蜿蜒曲折的苦路和距今逾千年的修道者塔,又为该园坛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而西南坡的茶园是唯一的“上海龙井”产地,堪称茶中精品。

佘山圣母大教堂

上传中,请稍候...

        佘山圣母大殿是与法国罗德圣母大殿齐名的天主教堂,也称远东圣母大殿。该堂于1871由法国传教士始建。1935年落成。它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采用无木无钉无钢无梁的四无结构,堪称不对称的典范。从20世纪40年代起即为世界闻名的天主教圣地,也是国内天主教最主要的朝圣地。

  佘山圣母大殿于公元1871年由法国传教士始建,1925年翻造扩建,至1935年落成。 大殿东西长56米,南北宽25米,建筑面积为140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从殿基到十字架尖顶高为38米,其中到拱顶为17米,到硫璃瓦为22米。大殿设座位1000个,可容纳约1500名的教友。

  这座罗马过渡风格的教堂,有“四无”之称,即无钉无木无钢无梁,堪称不对称的建筑典范。五彩花玻璃大小不一,神像各异。建筑造型南长北短,东宽西狭,内圆外尖,内石外砖。大殿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其拱形、甬道为罗马式,廊柱为希腊式,尖顶为哥特式,橄榄形钟楼为以色列式,东端小圆顶为西班牙式,清水壁和斗角地砖为中国民族式,硫璃瓦则为中国宫廷式。殿内冬暖夏凉,采光极好。廊柱和斗拱之间的壁槽具有良好的吸潮功能和清洁功能。


  作为建筑学学生,出去旅行已经成了我的生活乐趣,我希望的是即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的生活,不需要多壮丽的风景,不需要多奢华的住所,简单的小景,简单的心情,简单的徒步在路上就可以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