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观察(四)

2023-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吴敏华

今天,陈老师在四年级上了一节《数学好玩》中的《数图形的学问》。

这节课是第二次试课,不过第一次没有去听,不知道具体情况。

这节课总体感觉还是挺好的,还是陈老师的风格,会说话的眼睛加上灵动的手,以及循循善诱的语言,一节课就这么被她“玩”完了。

具体说来,有两点给我的感觉特别的良好,一是课前的热身(小组每两个人握手一次,一共可以握手几次?)与课后的总结(现在请告诉我,你们组一共握手几次?)相结合,因为是借班上课,课前与学生互动热身,有助于缓解教者与学生的紧张情绪,曾进双方的了解,为课中的互动做铺垫,更巧妙的是热身游戏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息息相关,最后总结的时候再回到热身活动中,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二是总结之后,除了总结数学知识之外,还从数学知识中学习生活的哲理(具体内容忘记了),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所谓的德育渗透莫过于此,谁说语文课才可以的。

一节真实的课到底好不好?其实最有话语权的应该是学生,课后,我留下来与几个学生聊了一会。

我:喜欢这节课吗?

学生:非常喜欢。

我:具体是哪些方面?

学生:陈老师温柔体贴。

这节课我听懂了。

大家可以交流。

我喜欢思考。

……

我:哇,你们学得真不错。看来小组合作的模式你们挺喜欢的。

学生:是呀是呀!这样多好,大家一起交流,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我:以前你们上课是这样的吗?

学生(瞬间情绪低落):不是,只有公开课或者其他老师来上课才这样的。

我:唉……这确实有点难过。要上课了,我得走了,谢谢你们!再见!

学生:老师再见!

当然,我觉得有些地方调整一下或许会更加美好,首先还是小组合作的问题,我一直倡导,小组合作要有针对性和深度,问题要有探究的意义,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的问题不宜开展小组合作,比如这节课的第一个活动和第二个活动前半部分,就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解决了数四个点、五个点问题后,找出规律不用画图,解决六、七、八个点的问题是,则可以由小组进行合作解决,这样在节奏上更紧凑,时间反而更松动。

第二个是细节问题,一个应该学习能力偏下的学生展示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在同学指出后,然后老师让那个学生留在讲台旁,又直接让其他同学帮忙更正。如果我是那个学生我会很尴尬,也会很难受。不妨试试让这个学生自己来更正,哪怕进度慢一点,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这种方法,或许这个知识点他就完全掌握了。而这,也是我们都会困惑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吗?但是是不是又可以对个体不管不顾呢?如果因为个体而影响了大多数是否公平呢?不管怎样,我觉得我们还是努力地帮助到每一个学生,或许我们的一次帮助,就是这个学生一生的光亮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