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文风
苏轼也许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有才华、最有光彩的人物,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想象一下,唐宋两朝,八位最重要的古文作家,苏氏一门竟然独占三席。这大概是中国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例子了。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苏轼的才情也成了古文运动由盛而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有点物极必反的意思。因为苏轼才情太高,个性又放旷不羁,写文章多随性而至,而他的才华又让这种随性的写作左右逢源,摇曳生姿,怎么都能结构成一篇漂亮的文章。苏轼的文章任才使气,就连欧阳修都被他迷惑并且赞叹不已。据说欧阳修看到苏轼写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上古时候尧帝的一个典故,就问苏轼这个典故出自哪里。苏轼随口答说出自《三国志》的注解。然而,欧阳修回去查书,却没有找到,就问苏轼。苏轼说,“某意其如此。”意思就是,其实并没有这个典故,但是,在我看来按道理的话,应该是这样的。欧阳修听了之后却没有生气,反而说苏轼这才是会读书,日后他的文章必定独步天下。
但是才气是学不来的。苏轼全凭才气写作,其他人就只能膜拜,无法效仿了。明末清初的大文人钱谦益就说苏东坡的文章像水银泄地一样,随处涌出,古往今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文体。这也使得别人摸不着头脑,也根本无从学起。那些才情不及苏东坡的文人,如果想跟他一样写文章,一定会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由此一来,北宋时期的古文,刚刚经过欧阳修的倡导,变得典雅平淡,成为人人都能学习的文体。到了苏轼这里,却又一下变成了常人无法企及,无法学习的文章,当然也就削弱了古文在普通文人中的影响力。古文虽然因此变得绚烂多彩,但是也变成了旁人只能观赏,却没办法参与其中的对象。古文渐渐失去了它的大众基础。
古文运动由苏轼开始由盛转衰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苏轼这种文风,实际上也弱化了古文“文以载道”的功能,让古文的追求更偏向形式,而不是“载道”的思想。这跟苏轼本人的思想立场有关。我们曾经说过,古文运动本质上是儒家思想的复兴运动。宋代文人对于古文的要求之一就是要符合儒家的纲常伦理,有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对民众的教化。然而,苏轼的内心却更倾向于老庄思想。苏轼幼年读到《庄子》,就立刻欣喜不已,他说:“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这句话是说,我原本在心中有很多对于人生的感受,但是说不出来,现在读到了《庄子》,恰到好处地说出了我心中所感受到的东西。
可以说,从一开始,苏轼就对道家思想有着天然的亲近。苏轼的一生波澜起伏,虽然他少年得志,然而此后的生活却充满了波折。他在政治上屡次被别人陷害,一次次离开朝堂,被贬到地方为官,在政治上一辈子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在人生的这种跌宕起伏之中,是庄子思想帮助他看破了世间的兴衰荣辱,帮助他度过了人生的种种困境,因此他的思想中随时可以看到庄子的影子。我们最熟悉的《赤壁赋》中,面对朋友对于人生短暂的哀叹,苏轼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天下万物的长久与短暂其实都是相对的,由那转瞬即逝,变化无穷的角度来看,即便是天地,其实也不过是变化之中的匆匆过客。但是,换一个角度,如果从天地万物留存不变的角度来看,其实万物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穷无尽的,又有什么可哀叹的。这样的句子,仿佛就是出自庄子的口中。所以,清代的文学家刘熙载就曾经说过,苏轼的文章,大概有十分之八九都是来自庄子的思想。刘熙载的说法未免有些过分,但是,苏轼文章中透露出的思想更亲近道家而不是儒家,是很明显的。
在作者看来,苏轼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不仅让古文的方向跟当时重视儒学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了,也让古文背离了它自己的初衷。因此,也招来了那些坚守儒家立场的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的大儒朱熹就曾经说苏轼的文章对于儒家道理的破坏比佛老思想更严重。南宋以后,理学逐渐兴盛,垄断了话语权,儒者们对于苏轼的批评就变得越来越激烈,苏轼所代表的文章风格也很自然地渐渐衰落下去。所以说,苏轼文风的变化,是古文式微的内在因素,而当时重视儒学的时代趋向,尤其是后来发展成理学的二程学说,是外在打击。内外交攻,古文运动走向衰落也就在所难免了。
另外我们也必须承认,古文衰落更现实的原因,是在欧阳修之后,它逐渐沦为了政治的工具。古文提倡经世,提倡儒学的实用目的,那就必须借助现实政治的力量,所以它能够在欧阳修的时候兴盛。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它不可避免地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欧阳修之后,北宋的党争非常激烈,古文就成了文人批评时政,甚至人身攻击的工具。古文也因此失去了它的纯净。而苏轼选择了这样的文风,选择了这样的态度,其实也正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
在文学史上,一个天才的出现,有可能让某种文体开出新的境界,绽放出耀眼的光彩。但是,另一个方面,却无益于文体的推广。苏轼对于古文运动的作用就在这里,在他之后,天下的文章全在他一人笼罩之下,古文运动的生机就渐渐丧失了,毕竟文学的发展不能靠一人之力。
虽然古文作为一种文章风格,在苏轼之后逐渐衰落,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竞相追捧模仿的对象,但是古文这种追求简洁平淡,言之有物的理想,一直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写作和发展,一直到中国近现代的散文写作。中国近现代文学中,散文写作是成就最大的,它其实可以看作是古文的发展和延续。近现代的散文作家,他们从小读古文,能够深入体会其中的妙处。当他们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时,虽然语言变成了现代汉语,但是写文章的妙处一脉相承。近现代散文作家的作品,就是古文精神遥远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