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建议,起码要分3步走
文|徐天坤
一、
今天的这篇文章要从我的一个来询者说起,我们暂且称她为小M吧。
小M大约在一个多月前预约我进行了咨询。
她大学学的专业不是金融,当时稀里糊涂进了现在的这家国有银行的一个地级市支行工作。
由于工作经常得不到领导认可,事情又特别多,经常要把工作带回家忙到九十点钟,压力太大了;再加上她对于银行柜员的工作越来越没有热情,总感觉到自己无法很好地调适心态,看不惯有钱人的那些颐指气使的嘴脸,更使得她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第一次咨询时,基于对她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分析梳理,我建议她一定要基于自身的现实能力水平和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如果实在承受不了,一定要找主管当面沟通,甚至看有没有内部调岗的可能,为自己争取更多自由空间,切实减轻工作压力。
考虑到她对银行之外的其他工作几乎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自己会对什么感兴趣,她的个性方面又比较敏感,能够很好地倾听他人并进行共情,我建议她不妨在业余时间尝试着参加一些学习,比如心理咨询师、整理师等,看有没有从事副业的可能。
几天前,她忽然发来微信:“徐老师,我觉得您上次说的银行内部岗位调整不适用我了,对于这个努力做却得不到认可、自己又不擅长的银行工作,我确实撑不下去了,特别想辞职。除了那些整理师、心理咨询师,还有什么职业比较适合我呢?”
随后,她说自己不知道还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如果有适合的工作她就行动。
当我建议她先去招聘网站做一些信息搜集工作时,她似乎有些情绪了:
“您的意思就是我自己去找呗,为什么您不能根据我的性格来提出工作建议,给我指出哪个工作适合我呢?”
我知道,遇到职场迷茫时,太多人都跟小M一样,渴盼着能尽快寻找到一份所谓“适合的工作”。
但问题在于,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本身就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
我深知,让千千万万职场人深感苦恼郁闷、焦虑不安的,往往恰恰就是——
我感觉现在的工作不适合我,怎么办?
要不要跳槽去寻觅适合我的工作?
怎么寻觅?
万一还是找不到该怎么办?
......
可你知道吗?如果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至少需要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真正适合我呢?高薪?感兴趣?胜任?舒适?稳定?成长?
2、要是只有一两个方面适合我,其他方面都不适合我,该怎么办?要跳槽吗?往哪儿跳呢?
3、有没有可能今天比较适合我的工作,将来就不适合了呢?有没有一直都适合我的工作?
以上这些问题都在围绕着一个概念:个体与职业之间的匹配;
其背后的假设是:我们与职业的匹配度越高,越容易获得职业成功和幸福;反之,就容易经受挫败感和迷茫焦虑。
说到人职匹配,就不得不介绍一位教授和他的著名理论,他就是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1854.11.14-1908.9.26)教授和他提出的“特质-因素理论”。
先看他的职场经历。
1872年,18岁的帕森斯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任铁路工程师。还没等他大展拳脚呢,1873年(仅仅一年时间),由于经济大萧条的冲击,公司很快破产了,他被迫失业了;之后他找了好几个月的工作,你猜怎么着,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人的工作。再后来,又跳槽去了一所公立学校当老师。再后来,他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成为了一名律师......
工程师,工人,教师,律师,或许正是这种频繁波动、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的跳来跳去,促使帕森斯教授开始痛苦地思考:到底人该怎样才能寻找到一份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
特质因素理论中的“特质”指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人格特质,包括兴趣、爱好、能力倾向、人格等;“因素”指具体工作对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资格的要求。
特质因素理论的前提是:
1、每个人都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并且可以客观而有效地测量;
2、为了取得成功,不同的职业需要配备不同特性的人员;
3、选择一种职业是一个相当易行的过程,而且人职匹配是可能的;
4、个人特性与工作要求之间配合得愈紧密,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特质因素理论建议,人们选择职业应遵循三个基本步骤:
1、了解自己,包括兴趣、爱好、个性、核心价值观、能力特征;
2、了解职业,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压力、任职资格、薪资待遇、晋升空间等;
3、人职匹配有两种基本思路:要么是因素匹配,以工作的具体要求找人;要么是特质匹配,以人的具体特质找工作。
结合这个理论,我做了以下整理与思考:
第一,“试错”是为了“找对”,担不要盲目“试错”
1、每个人各有不同,各行各业的众多职业也千差万别。从理论上来说,适合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工作是存在的,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坚定能够寻觅到适合工作的信念。
2、不去寻找,适合的工作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寻找的过程就意味着一次次的“试错”,因此,我们要允许自己“试错”。
3、“试错”是为了“找对”,但不是盲目“试错”,代价要能承受。
第二,寻找“适合的职业”需要哪些前提条件?
既然特质因素理论的本质是寻求人职匹配,至少满足两个前提:
1、自我探索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自我探索,即不断地追问以下问题:
我渴望什么样的理想生活?
我渴望什么样的职业状态?
我的个人基本信息?
我的个人教育信息?
我的个人职业经历?
我的个性特质如何?
我的兴趣爱好?
......
很显然,除了个人基本信息、教育信息和职业经历等相对明确外,其他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需要静心梳理,如果觉得有需要,可以请专业人员借助专业方法和工具实施。
2、职业探索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职业探索,知己知彼(职业)才更容易取得求职与工作成功。
往小了说,任何一份工作都包含四个基本方面:职责、回报、任职资格、职权。
往大了说,找工作除了工作本身之外,还应关注团队/部门、职能、组织,再大一些就是所在行业和区域了。
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职业探索呢?
具体途径可以考虑:
1)、宏观上可以查询各类调查和统计数据;
比如行业市场规模趋势、行业平均利润率、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及变动趋势、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等等。
特别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选择一个处于高速成长期的行业里面的一般公司的职位,你能够获得的未来成长空间往往要好于那些传统行业里的好公司。
换言之,选择工作宜先看行业趋势而非具体职位。
2)、可以到一些知名招聘网站进行搜索;
既要关注薪酬,但更重要的是关注所在行业、区域、组织和职位,看看具体的职责要求、任职资格和胜任特征。
这里有个小技巧:
想了解某个行业或职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如果该行业预期不会有重大变化,那么可以关注公司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如三到五年或十年以上)的资深从业者能开到多高的薪水,以此作为未来的薪酬预期的近似替代。
3)、还可以进行专家访谈;
这里的专家不是仅指的搞研究的专家,而主要是指行业资深人士。
他们往往能够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一个行业的现在,并对行业未来的趋势作出预判。
尽管这种访谈和预判带有明显的主观性,但你如果考虑到很多行业真实信息只有内部人才会知道,这种专家访谈对于职业决策仍然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当然,再厉害的专家都无法代替您本人的思考,换言之,您需要用理性的头脑对专家提供的大量行业与职业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自我说服以建立稳固的自信心。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再权威的人提供给你的都是二手甚至三手信息,它们永远无法代替您的亲身经验,这种亲身经验对于决策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所以,当其他途径获取的二手信息还不足以您作出职业决策时,你应该积极行动,亲自去体验不一样的职业环境,寻求更有价值的职业机会。
一言以蔽之,知己和知彼两者相互促进:我们往往是通过“知彼”的过程(不断的职场“试错找对”过程)促进知己,而对自己了解越多,也就越能有针对性地获取有效信息。
四、
现在,让我们试着回答一下第二段提到的三个关键的问题:
问题1: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真正适合我呢?高薪?感兴趣?胜任?舒适?稳定?成长?
坦率地说,这个问题只有你本人能回答出来。
你可能说了,我想要的适合的工作的标准很多怎么办?既想要高薪,又要感兴趣,还能胜任和有成长的,可以吗?
理论上你当然可以这样想啦(毕竟做个梦又不犯法,谁也拦不住你对吧?),但是很显然,每增加一条择业的标准,你就会剔除掉很多工作,看起来你是在不断聚焦,实则是在以你的多个标准进行多轮筛选,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错过一个又一个可能的好工作。
问题2:要是只有一两个方面适合我,其他方面都不适合我,该怎么办?要跳槽吗?往哪儿跳呢?
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问这个问题的人往往是这样的 :
现在做的工作还比较稳定,但薪酬不高,感觉也没什么成长空间;或者你能胜任一份工作,但既不感兴趣,薪资也不高。怎么办?
对此我的建议是:遇到纠结时,多问问自己,在那么多标准里,哪一条标准对于你是最重要、最不愿妥协的?
比如,对绝大多数尚处在生存期的人来说,一份稳定的、薪酬中等的工作至关重要,即便你不感兴趣,也很难获得什么成长,但这份工作可能已经是当前你能够得着的最适合你的工作了。
决策之道,在于取舍;决策之难,也在取舍。
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抱持着“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人生没有那么多完美”的合理期待,你才更容易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
问题3:有没有可能今天比较适合我的工作,将来就不适合了呢?有没有一直都适合我的工作?
当然有啊,原因很简单:未来几乎一定会变化,你变,职业与职场也会变,适合本身自然就会随之改变。
这世上本就没有什么一直都适合我们的工作,对此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以动态的、有机的理念来看待自己和职业的匹配。
即便有一天我和工作不再彼此适合了,我也要有勇气、有自信做出调整和改变,这种调适的过程本就是我们人生成长与成熟的必备功课。
看完了以上分析,不知您是如何判断所做的工作是否适合你的呢?如果你认为这份工作不适合你,你又是如何打算的呢?
无论您的判断与决策如何,这都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任务,因为过程中需要考虑和澄清、前后关联思考的因素太多了,必须要花费大量的脑力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完成。
如果您感觉有困难,接受职业生涯咨询师的专业帮助是有必要的。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寻找到让自己当下更满意的适合的好工作。
参考资料:杨光富,弗兰克·帕森斯与现代学生指导制度的建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2月。
作者简介:徐天坤,高校管理学在职讲师,职业生涯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新安人才网长期合作签约讲师,微博认证职场博主,“璃语职美人”长期合作个人发展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