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10一给青年填报高考志愿的建议

2021-01-13  本文已影响0人  何婉仪

昌哥终于说到他的孩子,那是他最放心不下的心头大事儿。把孩子教育好,那是每个父亲倾尽一生努力做的事。再加上兴林有些固执已见,听不进父母的意见。昌总希望我们能说服兴林,借用我们的宝贵经验,让兴林少走一些弯路。

每次说到高考填报志愿,都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帮助到别人。

填报志愿的时候,你认为哪一点最重要?

优先选择专业吗?

优先选择学校吗?

优先选择城市吗?

我们有太多的疑问。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没有走出去,永远不知道该怎样抉择,永远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永远不知道自己向往的是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永远不知道以后四年的沉淀是否对未来的发展有帮助。

在这里,我给出如下一些建议:

第一,提前准备,提前了解专业、学校和城市。有条件的,可以多结交一些在校大学生,听他们讲述。通常情况下,过来人的经验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不过决定权还在我们自己手里。

赞同一些父母的做法,节假日带孩子旅行,也去到当地的学府。建议带孩子去不同的大学,最好的和最差的都去看看,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我曾经去过一些大学,总能见到大学生们三三两两的聚到一起,有的说东道西,有的谈情说爱,有的悠闲地喝着咖啡看着时尚杂志,还有的在户外晒太阳,只是让时间消耗掉。还去过另一些大学,路上都是匆匆行走的人群,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乡音。更重要的,走到每一个隐秘的角落,总能听到书声朗朗,有人在背英语,有人在背马哲和毛概,还有一些学子们某一学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当时印象还很深刻的一件事儿是食堂真大,种类真多。光中国的就有很多种:重庆的酸菜鱼、贵州的肠旺面、四川的担担面、云南的过桥米线、陕西的岐山哨子面、羊肉泡馍等。还有国外的呢,如果每天不重复,可以吃很长一段时间了。不由得感叹:我上学的时候可没有那样的艳福,我上大学时候的食堂,是可以一眼望到头的,种类也屈指可数。

好大学教给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如果能早些体会到《我心归处是敦煌》中讲述的北大精神,也许我们上学的时候会更努力一些。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上北大,如果能够感受到那个环境传递的能量,也可以让我们变成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北大的精神传统对我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坚持做人做事的准则。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严谨诚实,你做不出来就是你做不出来,绝对不能糊弄人,不能还没做事情就乱忽悠。做人不仅要严谨诚实,还要有定力,有责任担当,不能乱跟风,要走在自己的路上。只有看清楚重要的是什么,才能在关键时候不糊涂。”
“在北大,最活跃和富有生机的就是学生,他们也是北大精神传统的接受者、继承者和传播者。然而,他们又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他们也在不断为北大的精神传统注入新的血液,一代又一代北大学子更新、创造、发扬和传递着北大的精神传统。在这种精神传统中有着一种关于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创造力的自由发挥的信念,它渗透于每一个北大人的追求和情怀。与那种“见小利,忘大义,存私心,急近功”的格局和心态不同,我总感觉北大学子普遍具有超越性的情怀和思维。因此,在他们身上常常自觉地承担着一种胸怀天下的使命。”
“北大的精神传统中还包含着一种立足中国大地,对于社会、历史、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无论做任何事情,研究或是教学,都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进去,和自己所做的事业融为一体,在自己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中,让个体生命不断得到新生和升华,而自己也从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北大人往往痴迷于自己的事业和工作,痴迷到“傻”,常人把这样的人称为“书呆子”,但是在这样的调侃中其实是怀着对这样一群人的敬意,因为他们在事业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生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让我们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第二专业很重要。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自己在大学就会全力以赴地在这一领域深耕,比起那些随便选专业的人,会多四年的经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不是选的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大学里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拿一个学位证。

第三城市很重要。我在这里要讲述的是环境的重要性,好的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这也是孟母三次搬家,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环境的原因。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直奉劝那些向我取经的人,上学的城市最好是自己以后在那里生活的城市,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一个领域深耕,数十年一日的磨砺,我们才会慢慢成为比别人更厉害的人。

因为年轻会冲动,高考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是选择离家远的城市,越远越好。所以我报考的每一个学校都离家很远,调配那一栏写的也是大西北。可是等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上学的城市只是一个三线城市,找工作还得到别的地方去参加招聘会。每次来回很折腾,天黑的时候还要找旅店。

每次参加招聘会,看见重庆的公司就很亲切:“我也是重庆的,很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

“家是重庆的,很喜欢重庆,当初为什么不选择在重庆上学?”人力资源部的通常会这样反问我。

最终大部分公司,更愿意选择外省的,选择真正喜欢重庆那个城市的人。

后来我弟考大学,听从了我的意见,选择重庆的学校,根从上大学起就生在这里,少走了很多弯路。

第四,有自己的特长,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现在的家长,都会重点培养孩子的特长,有的家长会让孩子各种尝试,最终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我觉得那样挺好,让孩子除了学习,还有另一样自己喜欢的拿得出手的。钢琴考到十级,舞蹈考到十三级,机器人考到十级……证书不能说明什么,却记载着我们一路走过的历程,想要最好,注定最痛。

从小到大,我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学习只为了能飞出那个穷山沟,不要做山里那些一辈子在地里辛勤劳作还没有什么收获的人。直到高三,我都没有幻想过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时想当老师,有时想当记者,有时只想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聊着天,喝着咖啡,看着时尚杂志,钞票就可以哗哗哗地流进来。填报志愿的时候,忽然之间了解到一个职业叫做心理学。

那时候,高中生经常会有心理困惑。我们班上有个女同学曾经拉着她的母亲去跳河,还有一个男同学很少和人打招呼,一直都是低着头走路,我自己也去咨询过学校的心理医生,也一度被老师认为是一个脆弱的人。

记得第一次去做心理咨询,没想到老师几句话就戳中了我的痛点,解除了我的疑惑。我就很奇怪,自己想了几天也想不通的问题,医生只和我进行简单的对话,就让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那时很崇拜心理医生,所以填报志愿的时候,全部都是心理学。当然最终的结果是,我没有被自己心理学的大学录取。如今想来,当时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如果能听从母亲的劝告,选择教育学或医生,也许将会是另一番风景。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和昌哥讨论完教育问题,我们还说了很多。昌哥很内疚:“病了这么久,对不起娃呀,我连作为一个父亲的基本责任都尽不了。”

临走时,昌哥嘱咐我们:“明年一定要回来过年。”

文/花默黎

20201.1.13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