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幸福感”,改变你的人生?
——提升焦虑阈值,让你自信、自律、不拖延
你是否时常觉得,明明有吃有穿,身体健康,却总是欲求不满,无法开心?是否在不断满足自己的过程中,开心闪逝之后却陷入了更长的焦虑期?是否作息混乱,睡了很长时间却依然精神疲惫?相信我,不只是你,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我们的幸福感反而变差了。
我是一个数码产品骨灰粉。大学的时候,iPhone的出世惊艳了全世界,然而iPhone对那时的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当我花了2年的奖学金以“重金”购入一台iPod Touch 2代的时候,我内心的喜悦与满足是无可比拟的。在之后的两年多里,我每天带在身边,时常给它拍个照,呆呆地看一会也是满足的。我甚至会时常将它放回透明包装盒内,再取出来,重复这个“开箱”的“神圣”过程。那种处于“梦想还在远方,但我已然珍惜我所拥有的东西”的状态现在回想还是很幸福。毕业工作开始赚钱之后,曾经梦想的iPhone早已不是什么梦想。而曾经属于“超越梦想”范畴的各类设备,iPad、Mac、数码单反等等,全部都猝不及然地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买下了曾经喜欢过的所有手机,2年之内玩过了10几台相机+20多只镜头。可是,当梦想变得触手可及,我并没有变得比曾经开心。我已经再也找不回那种“开箱”的乐趣,甚至因为每个盒子里都有一堆同样的线和充电器变得烦躁;我的电子产品多到每天回家每一个摸一下就能花一整晚,我都没有耐心想想究竟喜欢它什么了。然而我依然没有停下购入新品的脚步,因为当我生活感到焦虑,只有通过买新东西才能抑制。我忽然意识到,数码产品已经从能让我感觉开心的爱好,变成了压抑焦虑的一种方式——我曾经的幸福感来源,事实上成为了焦虑源!为什么“拥抱梦想”却并不能幸福?
直到我看了马克·舍恩的《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我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生存本能”在作怪。我们的大脑分为三个区域,其中“边缘脑区”负责生存本能,比如渴了求水,饿了求食物,发现危险了求逃跑……边缘脑区需要的是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它能消灭焦虑,给人以“爽”的感觉。是的,生存本能本质就是“求爽”。然而,求爽不好吗?这里我们必须知道一个叫做”焦虑阈值“的概念。这个概念很简单,就是焦虑值超过了阈值你就感觉不适,焦虑低于阈值你就开心,而焦虑阈值会趋近于你长期处于的焦虑水平附近——也就是说,爽多了以后,阈值降低了,你就很难再感觉到”爽“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吸毒,除却毒品对身体的伤害以及让你破产的风险,毒品最可怕的在于它让你的”焦虑阈值“保持在了几乎为0。这意味着当毒品的效果褪去,人生中一切都没有快乐可言——毕竟,就算看24场电影能够收获的多巴胺,也不能跟吸食0.1克毒品相比,更别说看电影的时间消耗和体力消耗了。曾经很火的电视剧《蜗居》里面宋思明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如果终极快乐那么容易得到,没有人会在乎那些普通的快乐“。
幸好,焦虑阈值会因为你的长期放纵而降低,让你变得胆小、懒惰、拖延,也能因为你的努力锻炼而提升,让你自信、自律、不拖延。可以说,焦虑阈值决定了你的幸福程度。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呢?
一、如何拓展舒适区,变得更自信?
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个自卑的自己,都害怕失败,害怕因此丢脸而被嘲笑,害怕因此不被人接纳。也正是因为对失败的恐惧,让我们的舒适区越来越小,变得畏畏缩缩。在这一点上,我很喜欢”疯狂英语“李阳老师的 一句话:”人就是要找机会丢丑,当你把丑丢完了的时候,就没丑可丢了“。正是因为这句话,让我在强烈地想要改变自己的愿望加持下,通过在大学时不断参加演讲比赛,使得自己从高中时期从来不敢当众发言,连被老师点名起来读课文都能吓得各种打结,变成了在面对几百上千的观众演讲也能气定神闲的地步。我丢过丑吗?丢过啊,忘词,超时,被评委提问时脑子一片空白……可是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丢个丑并不能让我怎样,而且,别人丢得更惨!并且当我自己从初赛就被刷,到拿第一,再到被邀请做评委,我周围的人实力越来越强,但是每一个人心里都会紧张,都会焦虑,就连做评委的时候也会担心问的问题太蠢是不是会丢脸——所以怕丢脸跟实力无关,不要给自己的胆怯找借口。当你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适应了那些曾经适应不良的焦虑,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强大。
二、如何提升自控力,变得更自律?
如果”破罐子破摔“这句话让你眼前一亮,那么你很可能正经历着无法自律的痛苦。关于提升自控力,我从凯利•麦格尼格尔写的《自控力》一书中获得了两点:1. 原谅不完美;2. 推迟满足感。
首先自控是自己在和“生存本能”战斗,成功或者失败都很正常。当我们定计划规定自己“每天10点睡6点起”的时候,往往是一开始能坚持,后来有几天失败了,就觉得计划泡汤了!我就是自控力差!那就“破罐子破摔”吧!这是错误的。我们定这个计划不是为了检查自己能否完美完成这个计划,而是为了摆脱混乱的作息带来的精神状态低迷的状况。事实上,如果你连续失败了好几个月之后居然还能重新建立规律的作息,这才更加牛逼。自控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原谅自己的不完美,也要意识到别人和你一样,也要原谅他人,乃至这个世界各种体制的不完美。
有了这种心理准备以后,可以用“推迟满足感”原则来实践。使用实例:我很想要买一件新的数码产品,我告诉自己:现在不买,等一个月以后如果真的非常想要时再买,毕竟晚一个月获得并不影响什么吧?而在这一个月期间,我要不断提醒自己,我其实是不需要这个东西的,只是我的大脑在渴求多巴胺。如果我再次失控,多花钱是小事,麻烦的是我的焦虑阈值会进一步降低,会让我生活越来越不幸福,我怎么能战胜不了原始人般的欲望呢?于是,一个月以后,基本自己也不会再有想买的想法了。这一个月的战斗过程,其实就是提升焦虑阈值的过程。长此以往,坚持到底,就能让自己更自律。
三、如何战胜拖延?
关于拖延的心理成因,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写的《拖延心理学》剖析得很全面,我就不班门弄斧。在我看来,战胜拖延的核心之一是放慢速度。很多人说,拖延不就是因为做得太慢吗?不,拖延是我们找了很多杂事让自己显得很忙,而压根没开始做重要的事。有句话叫做”碌碌无为“,说的其实就是这情形。虽然人生是很短暂,但真正值得去做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多。乔布斯大家都太熟悉不过,这个全世界都佩服的神人,他人生中最辉煌最被世人称”神“的日子也不过就是1997年回到苹果之后的十几年,为人所膜拜也都是2007年发布iPhone以后的四年而已。而他人生4/5的时间都处于一个”积累“的过程。乔布斯最打动我的,不是他有多牛逼的眼光和能力,而是他在发布会上,像孩子一般天真而又充满趣味地介绍着他设计的产品时,他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那种热爱,完完全全超越了世人对于金钱、名气的追求。我相信,乔布斯最大的幸福并不是他发布iPhone发布iPad“改变了世界”的那些“时刻”,而是他享受做产品的乐趣的那些日日夜夜。就算没有做出iPhone,他的人生也比大多数人快乐。我想起李笑来在《和时间做朋友》里面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并且做很久很久“。无论想做的事多么困难,立即开始,并且放慢脚步去享受做的过程吧!做成与否并不重要,毕竟每个人的终点,都是尘土而已。
在最后,想送大家一句话。这句话是一行禅师在《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一书里提到的:”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希望每个人都能主动去锻炼自己的”幸福感“,而不是坐等幸福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