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课堂《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书评
用最好的状态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这本书,一看书名一定会猜想,这应该是一本讲时间管理的书,要如何充分利用一天中最重要的两个小时来完成工作。然而这本书更像是一篇科学研究报告。作者基于很多科学试验案例,证明了我们的大脑如何跟身体的能量状态相关联,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高效的运作,表现出很好的理解力、决断力、创造力和执行力,从而帮助我们通过正确地分配精力,在一天中最重要的时段高效地完成重要工作。
作者指出了我们大多数人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误区,即认为我们只要足够努力,足够勤奋,就可以通向成功。这种认识的根基在于,我们以为人的大脑可以像机器一样不间断的、持续高效的运作,只要我们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在一天当中高密度无间歇的切换不同的工作,我们就能完成更多的任务,做更多的工作,就能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然而作者指出,这种认识是一种效率陷阱,我们根本没有弄清大脑的工作原理。我们以为加长工作时长,不间断的工作就等于高效率。但实际上我们的体验是,你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往往感觉特别疲惫,大脑反应迟钝,而当你努力使用意志力强迫自己要专心工作的时候,总是会被电脑、手机或旁人干扰,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作者发现,像富兰克林那样的名人,一生做了很多事,而且每一个领域都成果卓著,然而他每天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毫无间隙地忙碌,而是有很多时间在会见朋友和休闲。究其原因在于他在短时间内用最好的状态完成了重要的事情。
(1)
作者指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不是为长时间工作而设计的,大脑的注意力会让我们对周围的事物保持警觉,一旦出现一些会引起我们注意的动静,大脑就会迅速切换注意点。所以如果强迫大脑长时间对一个事物保持专注会耗费大量能量并且收效甚微。所以当我们出现走神的情况时,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与它斗争,不妨就让思绪飘一会,然后再引回到工作上来即可。事实上有的时候,适当的走神兴许还能产生一些奇思妙想,为当下工作找到新的解决途径。
(2)
大脑的工作状态和我们的身体状态紧密相联。当身体很疲惫或者生病的时候,我们很难专心工作。而当生理状态良好,充满活力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也能达到一个最佳状态。作者通过一些科学试验证明了,通过运动和饮食,可以为大脑创造高效运作的条件。进行20-40分钟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升大脑注意的敏锐度,降低焦虑,增加积极的情绪感受,增强自控力,这种状态通常可以维持2小时左右。我们每天的食物中通常要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糖分、水分。碳水化合物在摄入后的15分钟有助于提升注意力。蛋白质在摄入后的1小时有助于提升记忆力。健康脂肪在摄入后的3小时内有助于增加大脑的执行功能。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能提升记忆力。保持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头脑敏锐。所以要让大脑在一段时间里保持高效的运作,就要适时合理地摄入食物,少吃多餐,多吃健康食品,多运动。
(3)
大脑的运作通常都是根据习惯指令,开始一项任务之后就会默认把这件任务完成然后开始下一个任务。如果不通过有意识的策划,大脑就会很自然的去处理当下发生的任务。就好像当你在读书的时候,突然微信响了,大脑就会反应为要去看微信回信息,直到联络的事情完成了又重新开始读书。但因为中途被打断了,所以又要花一些时间才能进入状态。所以从一个任务切换另一个任务的时候,就是一个大脑的抉择点,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抉择点而任由不重要的默认任务开启,就会浪费很多的能量去处理一些不重要的事。所以要珍惜每一个大脑抉择点的机会,想一想什么是当下最重要的事,避开杂事的干扰。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工作环境来创造一个不容易被干扰的空间。保持工作空间的整洁,不要杂乱无章,最好能方便随时站起来活动,可以适当放置一些能激励大脑工作的东西。通常安静的环境利于大脑工作,工作灯光最好使用蓝白光,如果需要激发创造灵感,也不妨可以考虑灯光暗淡的咖啡吧。
(4)
我们通常认为时间有限,要做好时间管理,但其实大脑不是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里都保持同等的效率。大脑也有一个工作曲线,一天之中最多有2到4小时可以保持高效运作。大脑主管着我们做决定、做计划、记忆、自控和情绪。当我们一项接一项的做任务,交际聊天,长时间久坐,接听陌生人电话,调整和修改错误,做计划和记时间期限的时候,都是在消耗大脑,降低心理的能量。
所以我们学会管理心理能量,降低心理疲惫感,去创造一天中最高效的两小时。对生活做合理的规划,把重要的工作放到早上来做,对待办事项分类处理,预留好处理时间。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学会策略性的放弃。感到疲惫的时候要会补充心里能量,比如缓慢深呼吸,放声大笑,打个10分钟的盹,都能让大脑得到休息,恢复活力。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去想方设法挤出更多的时间,只需要充分利用好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做最要的事,同样可以既有活力,又高效地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