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一定要读这本书《真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

2024-12-04  本文已影响0人  紫丁香花儿朵朵

最近,我和闺蜜们一直在读这本书《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这是我以前参加心理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学社群的老师推荐的。拿回来看了两页,就搁置了。

在我的读书会读完《思考快与慢》之后,我们决定开始读这本书。

这本书的第3章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我们目前正在读的篇章。今天有感而发,写一点心得。

在这一篇章里,作者强调了“回应孩子感受”的重要性,以及修复的方法。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忽略孩子的感受。当夫妻俩都是上班族忙于工作,把孩子放在家里让老人或者他人托管的时候,我们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关照。但在幼小的孩子眼里,更确切的说,还有一种敏感型的孩子(书中称为兰花型孩子,坚韧性孩子称为蒲公英型),他们会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总是不断托付给他人照看自己。

当父母许诺周末带孩子出去玩,或者买一些礼物给孩子时,在敏感的孩子看来,父母的这些许诺或者礼物像是在责备自己。

如果我们不去读这本书,在司空见惯的好父母的模版里,带孩子去公园玩耍,或者有看护者来照顾孩子,有礼物给孩子,是标准的好父母形象,压根不知道幼小的孩子的想法有时和大人不一样。他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

书中举例的企图自杀的10岁的小男孩卢卡斯的想法,是通过私人治疗师了解到,并且转达给父母的。

他的父母善良、热情,白天忙于工作,为小家庭的未来而奋斗,在周末会陪卢卡斯去公园。但卢卡斯一直觉得很孤单。有一天他想从楼上跳下去的时候,父亲恰巧回来取东西,碰见了这一幕,设法解救了他。照看孩子的互惠生还在厨房忙活着,压根就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行为。

看似父母恩爱,小孩也幸福,周末带出去玩,又有礼物给他,为什么他要自杀?父母不解。从诊疗师那里了解了实情,卢卡斯的父母开始用行动修复这段创伤。

孩子的想法和父母不一样。这是事实。父母不要想当然。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多陪孩子在一起,每天家长都要陪伴。即使陪伴了,有可能父母还会做错事、说错话。

关键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做到不否定孩子的感受。这是本章强调的内容。

如果否定了孩子的感受,一是孩子不愿意再去表达他的感受,另外也容易模糊孩子对“讨厌的事情”的区别。

比如说,奶奶做了炖菜,孩子说不好吃,父母会责备孩子说“别胡闹”;

如果孩子上学后,有位老师摸他大腿,孩子可能也会觉得告诉家长这些没有用,也是“胡闹”。

在幼小的孩子眼里,这两者都属于“讨厌的事情”。如果把孩子说的“讨厌的事情”定为“胡闹”,那么孩子以后再也不愿意跟你透露一些事情,以免遭受你的斥责。

注意,不要否定孩子负面的感受。

当我们感受不好时,我们不需要被治愈。我们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而不是被当成问题来处理。我们希望有人理解我们的感受,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当孩子不能充分表达他们对灾难的感受时,免疫系统会比较脆弱。

你要让孩子知道他的感受很重要。
“躲藏起来是一种乐趣,但没人发现自己时却是一场灾难。”
生活也是如此。童年时期我们可能都喜欢藏匿一些秘密,但如果没有人在我们想要展现真实自我的地方和时间点看到我们,那对我们来说就是灾难。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想要交谈的对象,你做到了吗?

去读这本书吧。照看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都需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