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重在点燃,而非灌满 - 草稿
教育重在点燃,而非灌满 !这是一个优秀的教育界前辈说的话。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现在慢慢体会到一味灌输,只会使学生对学习厌倦!
在教与学过程中,没有不想教好的老师,没有不想学好的学生。但是教育效果和学习效果总是千差万别。教育效果和学习效果的不同取决于很多方面。但作为教师的我想从教的方面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现在教育教学课堂分几个类型,教师的课堂效果也就分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即最低层次:大多是新老师,一无教学经验,二无教学威严,老师满腔热血,激情飞扬的讲课,讲得口干舌燥,嗓子发哑!可是下面学生有说话的,有打闹的,有玩游戏的,有梳头照镜子的,有看小说的,有昏昏欲睡的,有故意挑逗老师,接话半儿的,老师也是着急上火,气的肝儿疼,有什么办法呢,看着几个懂事用功的同学在仔细聆听,自我安慰一下:还有人在学习,那我还是继续讲吧。
第二层次:教师有经验,也有威严!责任心也是杠杠的。如果学生不听话,老师就使出十八般武艺:先做思想工作,跟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讲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讲父母如何辛苦,却省吃俭用供应你们上学,讲父母如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果做思想工作不起效,那就罚抄作业,如果还不行就请家长……在这类老师的管教下,学生们也不敢太放肆,上课规规矩矩,想玩的,想睡觉的,想看小说的,迫于老师的威严,暂时收敛。成绩好的在认认真真学习,成绩差的也在装模作样的学习。
第三层次就是老师学生俩不累,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老师三观正,博学多才,教法新颖独到。上课对这类老师来说是享受!学生也聪明懂事,勤奋好学,学习对这类学生来说也是享受!
第三类课堂是每个学生,老师和家长都期待的课堂。但是现实课堂中,种种原因,教学效果却达不到最高层。
我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否则你讲得再好,再有激情,学生就是不领情!就像老师们经常调侃:你用心做的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送到人家面前,人家就是不吃,你能怎么办!多么无奈啊!
如何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必须老师必须建立一套相对合理相对公平的激励措施,目前来说,我认为小组加分制在现在教学中是一种较普遍,较实用的激励模式!
但是有的老师说,我也用过小组合作模式,但收效甚微。我认为你可能没有把小组合作模式坚持到底,遇到一些困难没有及时解决,或者某个环节设计不合理。
我开始使用小组合作模式时,效果也不是很好。一个班级80人左右,每四个人一组,每周安排俩名记录员记录每节课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当然任务完成情况以加分来体现。结果优生差生分部不均匀,导致比较差的小组积极性慢慢减退。另外,没有及时进行周总结,也没有对表现好的小组奖励,慢慢优生组也没了积极性。
课堂又回到了以前的死气沉沉。我决定课堂改革,于是找同头学科教师商量,找比较有主见的学生商量。几天后一套比较完善的小组合作模式出炉:把班级分成四个大组把优差生均匀分配到四个大组中。四个大组中分别培养几名“领头羊”。另外每组找一名记录员,记录员记录每节课学生得分情况。再找几名认真负责的优生辅导本组差生。每周抽出半节课时间对本周记录结果进行评比,评出第一,二,三,四名,这四个等级布置不等量的作业。检查作业这项必须严格把关,要不影响下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刚开始学生积极性也不是很高,用了俩周后,同学们就习惯了这种模式,积极性就慢慢上来了。现在我只需要设计好教学环节,把握好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答案,较容易的题引导优生讲解,只讲解难点,教学效果比之前提高很多,并且也没之前那么累了。所以我深深体会到教育重在点燃,而非灌满。
当今教育界泰斗魏书生先生说过“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则视为乐园!”希望我们的课堂都是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