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着】到【肖申克的救赎】
2019-03-16 本文已影响2155人
韩老骥
悲伤的故事,总是能够感动人,然而悲伤的故事,也会使人消极,如果刚好你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又读了一个悲伤的故事,那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我最近就在听书,听的书越来越悲。花了一个多月听完《乱世佳人》,接着快放了《源氏物语》,接着《四世同堂》、《怨女》、《几度夕阳红》、《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直到《活着》,听完《活着》,我差点陷入了崩溃,我完全被代入了故事中,我担心自己将来变成福贵,当身边至亲的人或熟悉的人一个个离去,只剩下自己的时候,不知道还能不能买头老牛苟且地活下去。
不过故事也只是故事,悲情过后我想起了一部电影作品《肖申克的救赎》。同样是讲的人生的大起大落,而结局却大不相同。在《活着》里面,我们看到了无奈和苟且,以及看破红尘的超脱。而在《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我们看到了信仰与虔诚,以及遭遇不公的抗争。同样是获得了自由和重生,富贵最终只得到了一头老牛的陪伴及对过往的唏嘘感叹,未来不过是等死。而安迪还救助了老友,海滩、小船,尽管夕阳西下,未来也充满了无限可能。
我无意对比这两部作品,但是这两部作品却反映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孰优孰劣无从知晓。龙爷因地主身份被枪毙,福贵因此而暗自庆幸,然而自己是个打不死的小强,又遭遇了更多的不幸,不停地苟且与偷活。而安迪却不停在给别人机会,贪得无厌的人终将受到了审判,忏悔的人得到了救赎。
《活着》和《肖申克的救赎》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活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肖申克的救赎》却是个案。像安迪一那样绝顶聪明的人,毕竟少数。但孔子也说过,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大部分的时候,我们是愚人,最多也就是个贤人,其实我们还可以做一回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