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忘忧社教育

《终身成长》|把心儿打开 让成长型思维进来

2019-01-14  本文已影响14人  莉蒂亚

文|莉蒂亚

图|网  络

《终身成长》|把心儿打开 让成长型思维进来

《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 Dweck)博士,女,美国心理学家, 斯坦福大学教授,首届“一丹教育研究奖”获得者。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

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她的著作《自我理论:它们如何影响动机、人格与发展》(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被世界教育联谊会(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选为年度好书。

罗尔·德韦克突破性研究成果旨在探讨“成长型心态”的力量。长达数十年的“成长型心态”研究表明,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全面发挥潜能的机会,此概念在教育界影响深远。

《终身成长》这本书中作者主要介绍的是她通过数十年研究成果总结发现的思维模式的力量。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充分的机会扭转自己的思维模式,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全书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01

我们都知道事物具有两面性,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比如说 :

你报考了一所研究生院。你在志愿上只填了这一家学院,因为这是你唯一心仪的选择。你对录取充满自信,因为很多人都认为你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独具创见,令人兴奋。但是,你的申请被拒绝了。

一种人的反应:一开始你告诉自己,竞争太激烈了,所以被拒绝不能反映你的真实水平。也许有太多条件优秀的申请者,研究生院无法全部接受。然后,你脑海深处那个声音开始说话了。那个声音说,你是在骗自己,为自己找借口。它对你说,招生委员会认为你的研究工作不尽如人意。过了一阵,你对自己说,这可能是真的。你的工作也许真的平庸乏味,不值一提。他们发现了这一点。毕竟他们都是专家。对方已经做出了裁决——你配不上这所学院。

在一番努力之后,你又说服自己相信了一开始的结论。这个结论也很合理,而且对你更有利。你感觉好一点了。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下(在大多数认知疗法中也一样),事情到这一步就结束了。你重新找到了自尊,所以不用再多想了。但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下,这只是一个开始:你之前只是在自说自话,现在要开始学习和自我提高了。

而另一种人的想法却是:考虑好你的目标,然后想想你要怎么做才能实现它。你能采取哪些措施让自己获得成功?你能收集到什么信息?

也许下次你该多申请几个学校。也许与此同时,你应该去广泛收集信息,让你的申请书更具竞争性:他们希望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最看重哪些经验?在进行下一次申请前,你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02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卡罗尔·德伟克博士把这两种人的思维分别称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那些认为智商是天生,后天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提高的想法称为固定型思维。

那些认为: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不管你的天赋如何,但只要后天肯努力培养,那么个人的能力将得以成长和改变的想法称为成长型思维

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和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

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别,主要在于每个人对自身能力的看法和评价。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他们只会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表示兴趣,并且认为人是需要不断去证明的,害怕被评价,害怕冒险,遇到挑战就会退缩,并且担心自己出丑,只做能力之内的事情,思想却被固步自封住了。

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失败只是自我成长获取经验的一种途径。他们会对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信息高度关注,并且认为人的能力是不断成长的,他们会积极拥抱挑战,从错误中总结学习经验并不断努力进取,他们更关注如何激发自己的能力做到更好。

至于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区别,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图。

《终身成长》|把心儿打开 让成长型思维进来

通过上图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导向的不同的结果,不一样的人生,但是如何形成的呢?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书中做出了以下的说明。

03

人的一生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学习吃饭、走路、说话,问着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且期间会闹出很多误会和笑话,我们却依然兴致勃勃。

不知何时开始我们变得不一样了?面对错误和挫折,有的人会勇敢面对,从挫折中总结经验,而有些人却选择逃避、不敢面对。

其实这个结果在于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在言谈举止中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如何看待自己?

大人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会传递出一个信息,而孩子对这些信息的敏感和关注程度又异常惊人。

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或者老师跟孩子这么说:

“你学的真快,你真聪明!”“你太棒了,你根本没有怎么看书就得了优!”

  很多父母和老师认为,说一些鼓励孩子的话会让孩子增强信心,但是孩子可从这些话中听到另一种信息:

“如果我学知识不那么快我就是不聪明。”“我最好不要努力学习,不然他们会觉得我其实没有那么聪明。”

卡罗尔·德伟克博士通过对数百名学生进行实验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孩子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激情。这其实就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你的能力一直都不会变,而我正在对你的能力进行评定。

父母认为通过表扬孩子头脑和天赋可以给予孩子持久的信心,事实上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立即对自己产生质疑,甚至会为了掩饰自己糟糕的成绩而选择撒谎、欺骗。最后,虽然告诉孩子很聪明表扬他们的先天聪明,但却让他们感到愚蠢甚至做出蠢事。

卡罗尔·德伟克博士提出,合理的做法是我们应该避免对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做出表扬,而是应该对他们通过自身的践行、不懈的坚持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取得成就的这个过程做出表扬;在跟他们谈到成就时,更侧重于表示自己欣赏和赞扬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选择。这就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我对你的成长很有兴趣。

04

作者卡罗尔·德伟克博士在本书的最后探讨了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需要走过的旅程。

第一步,接受。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固定型和成长型的混合物,但是不代表我们需要接受它高频出现的事实,以及接受它出现时带来的危害。

第二步,观察。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在出现什么情况下,会让你运用固定型思维模式去思考。

第三步,命名。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赋予它人格,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第四步,教育。你越了解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越能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出现时保持警惕。要不断的提醒自己,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教育它,让它不断的帮助你,支持你:接受挑战,不要放弃,并支持帮助他人成长。

卡罗尔·德伟克博士提出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在亲子教育、体坛、职场、婚恋关系中都有重要的影响,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更加专注于促进自己的成长,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