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佛寺的水和风(散文)

2022-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竹子黄了

        一个仲秋的傍晚,突然想去看祝佛寺。于是,启程。自信阳市区往西,经过一段拥挤的公路,不消多长时间,祝佛寺便呈现在面前。

        来看祝佛寺,这已是第三次。加上以前不止一次的远眺,可以说对祝佛寺也算熟悉。但因为个人的孤陋寡闻,对于寺庙的供奉布局以及建筑等又很是陌生,在心向往之的同时,又从来不曾真正地走近。

        据介绍,祝佛寺始建于大唐天宝年间,兴于宋,鼎盛于明朝中期。原先大雄宝殿内有铁铸的八尺高大铁佛一尊,寺庙名“铁佛寺”。传说淮河行水之龙路过此地,河水猛涨,以示朝拜佛祖,待龙领佛旨离去,水又急落,所以又名“祝佛寺”。

        傍晚时分,太阳发出耀眼的光,灰白的天空泛着淡淡的蓝色。阳光洒在寺庙前烟波浩渺的水面,波光粼粼,映入眼帘的是刺眼的金色的光芒。不远处,白色的飞鸟努力地向东飞着,然后又折回头。水乡泽国是飞鸟的天堂,它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更远处,葱茏的树木青草依稀可见,那该是一片水中的岛屿吧,因为天色已经不早,况且也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去至那片青葱,所以只能远远地望着。极远处,一个像船一样形状的黑点在波涛中缓缓移动,我认为那是一条船,定睛看了好大一会儿,黑点好似仍然在移动,只是距离岸边依然是之前那么远。

        水浪拍打着堤岸,发出“啪啪”的声音,前浪刚与堤岸融为一体,后浪又狠狠地砸在岸上,于是“啪啪”的水声不绝于耳。偌大的水面万千的波浪,上岸离岸绵绵不绝,水亲着岸绕着寺滋养着数不清的生物。看着面前一望无际的水浪,我在想,究竟惊涛拍岸是水的品性还是深水静流是水的品性呢,水的声音究竟是婉转如乐还是默默无言呢。沉静的祝佛寺,水边的祝佛寺,能有一个答案吗。

        进入寺庙的大殿,迎面就是一尊大肚能容的弥勒佛的笑容可掬的塑像。佛像的身体色彩鲜艳,脸上喜气洋洋。佛像的手指不远处,放着二维码,供香客们表达自己的伺奉之意。各处的寺庙大概都差不多,佛们也是尽自己所能,为各自的老板做些贡献。

        寺庙内供奉着四大天王韦陀菩萨文殊菩萨等等。就像请客,认识的该请的,都请到了。文殊菩萨殿门上,一位知名乡党书写的文殊殿三字赫然在目,不知道菩萨对此作何感想。文殊殿的二层是藏经阁,沿着文殊菩萨塑像的后面,有一条狭长并且陡峭的楼梯,之前我曾怀着敬畏的心情从这里攀到藏经阁,结果阁楼空空如也不见一卷经书。许久过去了,楼梯的入口处已经上锁,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许多经书了呢。

        在寺庙的东南角,一片建筑的入口之前也是锁着的,这一次打开了,进得门去,沿着甬道往前走,两边的基座上是半干的泥土做成的罗汉,一位青年还在专心致志地对着图纸捏制,有的已经成型,有的只有钢制骨架,连基本的形状还没有。另外一处还有几个年轻人也在制作。据青年介绍,这里四面四条甬道是供奉五百罗汉的地方,看着线条简单的图纸,依着每位罗汉不同的骨架,这些年轻人要制出来这些数量庞大且形态各异的罗汉,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罗汉堂的中间是一座白色的万佛塔,据说还供有佛骨舍利。塔身雕刻有《心经》以及本寺住持等人书写的内容。立于塔下,极目远望,目光掠过塔尖,便看到深邃的天空,此时,很容易将眼前的已知和心中的未知溶在一起,把迈过坎坷的历史带入五彩缤纷的现今。

        出了万佛塔的院子,高瞻远瞩,依然可以透过寺庙的飞檐观瞻水面。在观水的时候,眼前的竹叶在风中凌乱。风停竹叶停,风动竹叶舞。风一旦停下,轻舞的竹叶立即静止下来。在这清冷的寺庙,眼前的竹叶静下来后,人的心立刻静止了下来,耳边只有自己的呼吸声和飞檐上悬挂的铃铛偶尔发出的轻轻的叮叮声。

        离开寺庙的时候,太阳即将落山。站在山坡看太阳,太阳比之前更大也更红。风在轻轻地吹送,吹过了我的面庞再去吹拂别人的面庞。水在微微地荡漾,一浪接着一浪地消失于岸边。寺庙安静地立于喧嚣的尘世,暮鼓晨钟不能使浮躁的心安静下来。五百罗汉还在抓紧赶制,许多焦躁的心还赶在朝拜的路上。

                2022年9月29日于浉河岸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