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清叙语》49:《小森林》以及成长的心理子宫
寒冷的冬天冻得刺骨发凉,但有些食物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能制作。
这是我在日本电影《小森林》中看到女主角市子在制作食物时说的一句内心独白。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另外一个句子:
创伤的童年让人痛苦不堪,但有些生命的创造却只有在苦难中才能生成。
故事讲述了女主角市子不适应大城市喧嚣的生活,逃离到一个偏远农村叫小森的地方生活的故事。在小森她也是抽离的,一个人制作食物,一个人生活。她制作食物虽然原生态而健康,但却费时费力。为了制作纳豆需要亲自种植、采摘,并用水稻包裹发酵,这时间的跨度大半年时间。为了吃上冻萝卜片,也是需要放在下雪的户外整整一个冬天,甚至吃的包菜需要每天去检查有没有被虫咬,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包菜不会遭受虫子的破坏。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市子制作食物的环节,通过食物跟童年时候的自己产生连接,跟自己的母亲产生连接,从而治愈自己的故事。
如果说制作食物是市子疗愈创伤的载体,是成长的心理子宫,那么我们呢,我们该用什么样子的方式疗愈自己?
我曾经做过一个如市子的食物一样美的梦:
我跟媳妇去逛街,没有目的的瞎逛。结果兜兜转就到了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地方,比市区空旷,比郊区繁华。F老师的工作室是带小院的房子,房子的皮肤光滑细腻而富有弹性,用手触碰一下会有动感。我绕着房子外面转了好几圈,看了又看,就觉得很神奇——这世界上怎么有如人的皮肤一样的房子。我忍不住敲门进去,F老师正在房子里读书。进入院子,映入眼帘的是水池中央一朵正在开放的花儿,房子的窗户是一副硕大落地玻璃窗,F老师正在里面惬意的读书。她老公似乎很爱她,在跟她聊着情话。我跟F老师寒暄了几句,参观了这个大院落,表达了羡慕与欣喜之情,然后告别。
我拉着媳妇的手继续瞎逛游,可是绕了一圈之后,又莫名的回到这座房子面前。而且看到了房子门口还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满了各种公式符号,我完全看不懂。然后梦就醒了。
我对这个梦很是惊奇,怎么会梦见有着人的皮肤一样的房子,对那个门口的公式符号也非常好奇。于是我找代老师帮我分析了这个梦。
整个梦的分析时间接近两个小时。代老师让我体会在梦里对哪几个元素印象最为深刻。我体会到对那个房子皮肤最为深刻,其次是门口写满了公式的牌子。
当我脑海里出现那个皮肤的房子时,跟看《小森林》一样的感受,非常柔软但又非常坚韧,非常唯美但又非常踏实,非常亲切但又非常边界。
我对戴老师的感受一贯以来是有一些情感隔离的,但那一次我感觉代老师变成了一位柔美的女人,带领我去探索一个柔软而神秘的未知之境。最后我在自由联想中把这皮肤的房子解读为——心理学是我成长的子宫。在那一瞬间,我热泪盈眶,被抱持、被温暖、被疗愈的感觉,苏爽了全身。
寒冷的冬天冻得刺骨发凉,但有些食物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能制作;创伤的童年让人痛苦不堪,但有些生命的创造却只有在苦难中才能生成;我的状态不稳定,但却在梦里寻到了抱持成长的子宫。
这个关于“子宫”意象的解读,真的是太高级了,像《小森林》中市子的老房子,通过不断书写那些过往的经历、体验,不断回忆、复盘、觉察,就像市子通过制作食物激活童年的记忆,我是通过写作激活童年记忆,去跟压抑在身体里面的情绪连接。
这个关于“子宫”意象的解读,一下子将我倍感恐惧的灵魂纳入到一种无所不容的接纳之中,想逃都逃不掉——稳稳地被接着,还有逃跑的理由吗?!
而那个门口那个公式,暂时被“子宫”的意象遮蔽了,暂时想不起来当时是怎么解读的了。但被《小森林》的意境激发,却生出新的解读——这个工作室门口挂着的公告栏上写的公式是个案概念化的结构说明呀。如获至宝。
当时理不清的思绪,时间来表达。
实际上,这是我成长觉察获得的两个法宝:没有安全子宫的容纳没法有互动体验的拓展,因为体验层面的拓展,从而获得认知层面的领悟;没有认知概念化结构化表达,无法将体验差层面的领悟抽象化、概括化、结构化表达,就无法更系统性层面的成长。
经验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情绪,情绪驱动行为,行为决定经验——这变成一个良性的成长循环,而情绪更像是探测器。
通过美食的载体,写作的载体,绘画的载体,沙盘的载体,音乐的载体,在安全的“子宫”里获得矫正性的情绪体验,体验总结为经验,经验决定观念,观念经过结构化调整决定良性情绪,良性情绪驱动正向行为,生命的创伤得到疗愈。
小森林的冬天依然寒冷刺骨,但市子已能够享受美食其中;我们的童年也许伤痕累累,但已变成艺术的作料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