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Design好的文章运营小咖秀

10分钟了解产品运营到底是什么

2016-03-04  本文已影响2197人  Carson带你学安卓

什么叫运营?

一切用于连接用户和产品,并产生产品价值商业价值的手段,都叫产品运营。


为什么要有运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 产品生产出来,假如无法触达用户,则无法体现产品价值和实现商业价值

运营用于连接用户和产品

2. 互联网产品=产品价值+商业价值

运营是让产品持续产生产品价值和商业价值


目的

1. 连接用户和产品
2. 持续产生产品价值&商业价值

具体工作流程

产品运营工作流程.png

具体职能

1. 针对于“连接用户和产品”:流量建设,即推广、引流、拉新

推广、引流、拉新:让目标用户第一次使用产品,即要考虑:
a. 目标用户在哪里?(用户画像)
b. 多少次的曝光、什么手段能引发一次新用户的使用?(转化漏斗模型)
c. 曝光-使用过程中,有什么障碍需要克服?(如何优化转化率)

具体手段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即搜索引擎优化,指通过研究搜索引擎(如百度、360等)的搜索结果抓取&排序规则,制定相关搜索关键词匹配策略对产品的关键词进行优化,从而使产品在搜索界面提高排名(从而获得更多流量)的一个过程,针对搜索引擎的自然排名,注重的是优化&提高排名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即搜索引擎营销,即利用营销手段将排名进行转化的过程,针对的是搜索排名的结果,比如说竞价排名、点击付费、关键词广告。注重的是营销&转化

ASO(App Store Optimization),即使应用商城优化,指通过对产品的关键词进行优化从而使产品在应用商城提高排名的一个过程,针对搜索引擎的自然排名,注重的是优化&提高排名,与SEO类似,但针对的是应用商城。

  1. 谁去看你的内容?
    目标用户
  2. 用户喜欢看什么?内容是什么?
    关键在于内容选题,可以选择借势热点事件和人物,但必须符合自身的产品定位和调性
  3. 如何让内容触达用户?
    推送手段(渠道)是什么?频次如何?
  4. 如何引导用户与内容产生互动并自发产生二次传播?
    如何进行话题引导和氛围制造?传播机制设计如何?
  1. 明确这次进行活动运营的目标
    拉新?留存?促活?品牌推广?
  1. 谁参加这次活动?
    目标用户
  1. 这次的活动具体内容和形式?
    关键在于活动选题,可以选择借势热点事件和人物,但必须符合自身的产品定位和调性
  2. 如何让活动信息触达用户?
    推送手段(渠道)是什么?频次如何?
  3. 如何让用户更好地参与活动并产生互动?
2.针对于“产生产品价值”:用户维系,即留存和促活

留存&促活:让目标用户留在产品里(留存),使用产品的次数多一点(促活)
a. 什么会引发产品卸载?如何克服?(用户流失模型)
b. 如何可以提高使用频率?

具体手段

可以是建立一个QQ群或者微信群,通过社群把这些用价值的用户沉淀下来。日常每天花费一些时间与这些用户沟通,可以是随便聊天,也可以是针对产品进行交流,一方面倾听他们的反馈,观察用户的行为习惯,挖掘用户需求,获得用户的反馈和建议;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方式与用户建立感情联系。

b. 用户反馈
用户反馈问题一般分为四类:

  1. 功能的新增/修改/删减
    这部分是最需要考察产品经理的真功夫的,比如说判断用户需求的真伪等等..
  2. 性能的改善
    一般来说,这块的话都是需要去做的,只是优先级的高低,去跟技术部门沟通吧;
  3. 交互&视觉设计
    这块除了用户的意见,还需要去咨询下设计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
  4. 纯吐槽
    要安抚!要安抚!要安抚!其次是,其实吐槽的点看看就好,一般没什么卵用..

最后对问题进行优先级排序:性能的改善>功能的新增/修改/删减>交互&视觉设计>纯吐槽

当然这个优先级也不是绝对的,具体要看情况而定.

定量的用户运营

首先得明确要分析哪些产品使用数据:

用户规模与质量的指标:主要用户的规模与质量,主要指标包括:总下载量、用户构成指标、新增用户数、留存率、活跃度
参与度分析:主要是对用户参与产品使用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标准有:启动次数、使用时长、访问页面
渠道分析:主要是分析产品用户在各渠道的数量变化、质量变化和趋势
功能分析:主要是分析功能的活跃情况&使用情况,主要指标有功能使用率、功能访问路径和转化率
用户属性分析:主要用于对用户进行用户画像,主要指标有用户基本属性、心理属性、消费属性和行为特征(设备终端、联网方式)

用户规模与质量的指标

用户留存率的40-20-10法则:若你的目标是让你的应用的DAU达到100万,那么你的日留存率应大于40%、周留存率大于20%、月留存率大于10%

主要衡量指标有月活跃用户数(MAU)和日活跃用户数(DAU)

参与度分析

比如1-2页活跃用户数、3-5页活跃用户数。当然还有UV指标,这里就不作过多描述

渠道分析

功能分析

主要关注功能的使用人数、新增用户数、活跃人数、留存人数等等,与“用户规模与质量”的指标相类似,只是本部分只关注某一个功能模块而不是App的整体

转化率是指进入下一页面的人数与当前页面人数的比值。漏斗模型是描述用户在经过路径时流失损耗的过程,用于分析产品关键路径的转化率

用户属性分析

当然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较为普遍的参考数据,具体产品还需具体分析。至于什么进行数据分析的话,这里就不详细写了。(以后会写一篇专门讲述“数据分析”的)

3.针对于“产生商业价值”:转化,即使用户价值→商业价值

互联网产品主要的商业模式
a. to B-面向企业:广告、竞价排名等,典型的是百度;
b. to C-面向个人:增值服务等,典型的是腾讯;
c. to P-面向平台:中介费、佣金等,典型的是阿里。

实现商业价值的前提是要在不损害用户价值的前提下,即要平衡好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


总结

所谓产品运营,其实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把各种各样的运营手段(渠道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自媒体运营)进行不同组合,从而

  1. 更好地连接用户和产品,具体体现出现是产品的某个特定数据得到增长。
  2. 完善产品价值和持续产生商业价值

本文对互联网运营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当然对于何时采用某种运营手段、每种运营手段具体如何实施都能写出一篇干干干干货,接下来我会逐步推出,欢迎继续关注Carson_Ho的简书中产品运营笔记系列文章。


欢迎关注Carson_Ho的简书!

不定期分享关于产品策划产品运营干货,追求短、平、快,但却不缺深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