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用好情绪

2020-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潘海松

  情绪是什么?

无论是正面或负面情绪的都只是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和形成情绪的事件没有什么关系,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它的认知的才有关系,

首先要明白它的虚假性,了解它的可运转性

对待某一段记忆的情绪感受,可以从两个方面转化

第一,以全面的角度来认知事件的形成源,对于意识的虚假性看透,以及在其中形成的干扰,认识到感觉的虚无,不真实存在性

第二,通过成长,脱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弱化情绪的存在性。在每一个经历当中找到积极正向的一面。它形成促进的自己的成长与明理,让自己更加强大,不再是玻璃心,清楚知道这是一种磨练。是生灭涅槃。

    使着种情绪不再干扰自己,让这段记忆存在,不强行要求如何,让它自然存在。无惧于这段记忆的任何感受,来去自如不沉浸 不停留的感觉。时间长了也就淡然了。……这也许就是委屈与痛苦可以撑大格局,使自己更坚强。

          西方心里学,让场景再现,理解孩子的情绪,合理性,存在性。这从意识的层上来说,会刻画在某一事件过程中的角色与情绪,使自己委屈的感受越来越强烈。潜意识会再次的迁怒于人。使意识这种虚无性的东西,又有如影随形性的变强大与“真实”,这是无正面意义的。

       

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五蕴皆空”。

        如果要掌控情绪就必须不认可它,比它更强大。随生随灭。直到它没有踪迹……

          西方心理学能通过催眠将一段记忆清除或强行的植入记忆,这都是违背自然的。这是意识的侵入。很多被真正意义上洗脑的人有可能是经历这个过程。

          曲阜专门教育叛逆孩子的校长,总结了十几年经验下来,尤其反对用心理学疗愈孩子,他说到了他这里的孩子多数是经历了“心理疗愈”的这个过程,很头痛,这种对角色的怨恨很强烈,更加投入,对自己的行为失去自控意识,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化解,而且这种情绪的意识更深,更会隐藏,更会觉得存在的理所当然性。直接形成强烈的因果关系。

      他比没有做过心里疗愈的孩子难弄十倍都不止。

        所以他经常公开反对用西方心理学的来给孩子做任何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