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与小说的区别,以及定位你在写作的哪个阶段
前天在简书的文字之光写作群里,听到彼岸晓吾老师的小说分享课,感受颇深,让我明白了以前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以及自身在写作过程中的定位。这让我对未来的道路又有了新的希望和行动力。
众所周知,写作这门手艺,抛开天生就能够与大众产生共鸣的作者,大部分都是经过苦练以及不断摸索方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通天大路。而有好的老师指导,或是有了阅读理解方面的锻炼,会事半功倍,即便是偶尔听到一两句前辈的心得和分享,都会令人耳目一新,犹如醍醐灌顶,所以特别感谢彼岸晓吾老师的慷慨分享。
下面就老师的分享,写一些自己写作路上的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一、故事和小说的区别
一直以来,看过许多的书籍,都是教授故事的写法,以及小说的写法,却从来没有注意把两者区分对待,纵横比对,虽然故事与小说同宗,但其实是有不同之处,这就导致了很多朋友写着写着,发现走入一条岐路。
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写的小说,总是如同戏剧,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是有了,但人来人往的,情节也模糊,主角也模糊,来来往往,锣鼓齐鸣后,什么都没看出来,只靠着情节来推动剧情,而人物却是纸片一般,立不住,也没有多面性,更不要说深度和广度,或是引人思考的主题了。
经老师这一说,我突然明白,小的时候故事看的太多,电影也看得太多,而只知道提取故事大意,并未经过设计,也未细致思考过人物造型,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我在分享写作知识的时候,很多朋友留言都有类似问题,现在就可以解惑了。
人物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自己身边的朋友、亲人开始观察,把他们的一举一动提炼出来,融入小说当中,因其真实而容易打动读者。
《小说面面观》中E·福斯特曾提出过,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理解这个概念之后再和故事相区别,就能向小说的写作技巧迈进一步了。
二、自查处在写作的哪一个阶段
个人一直读写作相关的书,也一直在不停笔的写,但未曾考察过自己到底处于写作的哪一级别。老师把写作阶段归纳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仿写阶段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中提到,许多作家未成名前都是把自己喜欢的小说照样仿写几遍。老师也说这在西方叫做“影子写手”。
我自己也曾试过仿写一本小说,只仿了它的第一章,在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思维有许多不尽之处,这对于作者的结构及构思产生了新的认知。
仿写就是一个不断调整自己思路最简便的方法,这不是抄,这是一种锻炼。当然在仿的过程中也要不断产生疑惑,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是如何设置悬念,如果起承转折,如何铺垫至高潮的……有了这些思考和比对,才能更进一步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路径。
第二阶段高频写,持续写,每天2000字
这个阶段,我也算是在保持住了,只不过近半年来,因家事繁忙,写的基本都是书评或分享文,偶尔也写点杂文,小说因为感觉结构和技巧不够熟悉,就暂时搁置了。
其实我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在练习中学习,在学习中练习,两相结合,才能以肉眼看得见的进步前行,所以我会考虑把仿写和创作都重新提上日程。
当然,高频的写作,无论写什么,对于你的表达能力都会有极速的飞升。
我从开始提笔不知写什么,到思绪混乱,没有整体观到现在一小时能写2000左右的文章,已经很从容了,这就是高频写作所带来的。
而在写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修辞、词汇以及和读者共鸣方面的表达,只有不断调整这些方面,才会越写越进步,否则只顾着埋头写,不考虑这些方面,那么和发泄也没什么区别,最后也得不到提升。
第三阶段形成自己的风格
其实我早在幼年时已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现阶段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最大发挥其长处。
老师也提出几个小妙招,大家可以跟着学习。
1.读和自己气质相近的书
2.基础类的作者多读(这个所指是顶级类作者,或是把某种风格发挥到极致的作者,比如张爱玲即意向写作的代表)
3.学透一个作家的风格,研究他师承的前辈
4.模仿、摆脱,自成一家,如同王菲,起步时也是仿唱别人的歌,后来才有了自己的风格,而那种风格是别人所无法超越的。
5.风格也是分阶段的,有些作家的初始风格和后天风格是会改变的,要注意鉴别,也要注意自己随着时间的更迭,不能囿于一种风格。
第四阶段练习写短篇,多读哲学书
我的老师说过,短篇小说才是最考验作者功力的写作,因期篇幅短,要表达的事件多,承载了铺垫、高潮和人物塑造,还要浓缩文字,必要做到不费一字,反复斟酌,所以才见其难度。没有大量的练笔,和长时间的写作锻炼,很难做到精致。
而哲理才是所有问题的最基本逻辑,多读哲理方面的书,对于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思维逻辑都会有所改观。
关于写短篇小说的方法
1.寻找模版,定义自己
2.寻找弱点,找出软肋
3.寻找难忘记的事,并赋予意义
因为个人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所以就无法给出心得和体会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捉摸。
以上就是听过分享课所有的体验,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