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人
经常读书和写小说的时候,就会有种节奏在脑内响起。因为文字是有节奏的,文章的风格也像音乐一样有旋律,虽然现在说起来没啥说服力,不过之前的一段时间确实可以感觉到这种东西。一旦抓住了节奏感,被带入了这样的节奏之中,写小说的时候就不会为畏惧不前了。因为这种旋律可以盖过评判者的声音,让小说按照自己的PACE走下去。
虽然很忙,自由写作还是不能放弃的。啊,其实也没资格这么说,我并不是多么忙,只是最近有一些琐碎的事情要跑东跑西地处理,我的自由时间其实还是很多,但是当我忙完的时候,我只会把大把的自由时间花在真正的“娱乐”上。所以说,游戏的吸引力还是比创作要大得多。
我已经有多少日子没有写计划,没有做清晨无意识写作,没有阅读了呢……这样过着每一天,我竟然一点罪恶感都没有了。我变成了一个麻木的“游戏人”。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词:垃圾人。这个词本来应该是形容某个特定手游的玩家的,但是把它的意义延伸一下,用来指代所有沉迷游戏的人也不错。是的,就像这样,变成一堆垃圾,什么都不做。
我也有自己的公众号,也许可以用来写玩游戏的感想,但是那样可能会变得奇怪,又不是游戏测评的公众号,这种介于“有价值”和“无价值”之间的东西最让人难以接受了。就像写小说一样,一旦想到这个小说要投稿,只要有一丁点这样的苗头,就很难继续下去,在那一刻,这个东西就被套上了绳索,被功利心拖着走了,说是功利心,不如说是“侥幸心理”、“不合实际的让人痛苦的幻想心理”。
夏天很快就到了,晚上总能听到青蛙的叫声,我忘了是在什么时候听人说过,青蛙的叫声很恶心,听着让人睡不着觉。但是想到青蛙的时候,脑子里却会出现与之相关的俳句,或者中国古诗,文人雅士都喜欢青蛙,为什么会觉得它恶心呢……
青蛙,池,柳树,很多时候就会构成诗意的象征。仔细一想,可能这个印象被某张花牌的图案强化了,那张牌是“雨牌”,也可以称作“柳牌”,是唯一一张画有人物图案的花牌。上面的人像是一个平安时代的诗人,有柳树和青蛙作为背景。说到这个,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在玩花牌……
感觉像睡前打麻将的老人们……我也想学会麻将。总觉得老了之后有这些娱乐活动就会活得很快乐。
睡前看书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看书还是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我的床头是没有灯的,虽然我本来就用KINDLE读书,开着背光灯,可是还是能体会到光线不足的感觉。
我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振作起来呢?今天睡觉之前就要写计划,明天清晨起床写作,这样比较好。我试过将所有想做的事都放在清单提醒软件上,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每当我发现一天的任务有许多都没有被打上√,就会觉得失望又罪恶。这不符合奖励机制的原理。如果一件事很少给人带来被奖励的感觉,人就会从直觉上厌恶做这件事,从而疏远。那样就没什么意义了。
所以,我把它们从清单列表上删除了,这样,我不会每天早上起来都收到一堆无聊的提醒,但是我把它们放在了纸质的清单里。用表格的形式,写上日期列,清单行,做了什么就打勾什么,不用每一样都做,只要在一天结束的时候看看做了的事就好了。一共差不多五六件事,最后发现我这一个多星期只有自由写作有在坚持。看来还是回到计划模式比较好。
认真地写下计划,再记录执行情况。
有时,人生就像是游戏。游戏也像是人生。
比如,今天在游戏中接到“远程关闭他人的心脏起搏器”这种任务,因为好奇做了之后,竟然还是觉得良心愧疚。但是重点在于了解起搏器的各种豆知识!虽然一直对自己这么说着,却不可避免地收到了良心机制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