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

《故事经济学》:市场人不该错过新大陆

2019-06-13  本文已影响31人  花猫与阿姜

三国时期,曹操对立太子一事头疼不已:曹丕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但曹植诗词歌赋造诣极高,是曹操最喜欢的儿子。而朝堂两派矛盾重重,甚至影响到军心。这个时候曹操找贾诩喝茶,问到:贾诩阿,你觉得孤该立谁为太子呢?

贾诩却不说话,喝口茶

曹操继续问道:你为什么不回答?

贾诩只说:我刚才在想袁绍和刘表。

曹操心中一惊却笑着不再追问,当年便立长子曹丕为太子。

故事中省略了二人心照不宣的背景内容:曹操的死对头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导致朝局不稳,被曹操借机踩着上位而满盘皆输。曹操怎么能允许自己成为袁绍和刘表?曹丕后来是否成为了好的皇帝暂且按下不表,再说真实的历史里,袁绍和刘表的溃败绝对不止废长立幼这么简单,但结果是满朝大臣赢不过贾诩一个故事。

近年来,各行业市场部微信群里,流量价格飙升成了常见的话题。一个有效流量(最终成单)的成本从移动红利期的个位数、2位数,飙过百元,给盈利带来重重压力。

敏感的市场人可能已经或多或少感受到危机:继信息流后短视频已然成为红海,可新的流量洼地尚未出现。免费、1元试用的营销活动花样百出,可终归治标不治本。

这本《故事经济学》在营销危机的议题上或许可以给市场人带来一些启发

广告是重要的市场营销活动,在诞生之初被人们用来将自己的生意广而告之,即如今的获取流量。伴随着最初各种出版行业/电视媒体将广告塞入强硬打断用户,消费者只能忍耐。

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广告危机主要源于这两个因素:一是在数据层能够观测到的大范围屏蔽广告技术使用:全球广告屏蔽软件的使用率增速达到41%,这意味着我们花同样的预算,能够曝光到的人却逐年递减41%,我们能触碰到的用户在不断消失。

其二是历来利用诱惑、恐惧、虚假承诺的广告,导致消费者主观存在的怀疑倾向。能佐证这一点的是广告“分享率”数据变化表明广告效力总体上正在迅速衰退。也就是说,用以往的营销手段,我们即使曝光到用户面前,也不能影响到他们,而随着千禧一代成为消费的主力,这个趋势正在越发显著:研究表明,广告的效力对千禧一代几乎毫无作用。

结果就是,花同样的预算,我们能够找到并打动的用户在锐减,不变的分子(预算),锐减的分母(有效流量)最终带来各平台获客成本的飙升。

这个时候《故事经济学》给我们带来一个答案:故事化营销

要理解它的意义,先要掌握故事的定义。故事,是一系列由冲突驱动的动态递进的时间,光有冲突还不行,这个冲突事件必须在人物的生活中引发意义重大的改变,也就是产生“改变”的结果。由此可以简略为:冲突颠覆生活。

如何去理解他的定义或者说为什么“故事”是解题思路?

在人类产生自我意识,也就是“我”的概念觉醒之前,我们和其他动物一样享受着“永恒当下”的舒适感。但当自我意识产生后,我们有了时间、未来的概念,由此引发对“死亡”的恐惧——我们意识到未来充满不可知,更意识到世间无一物是表像上看到的那样,事物的真实面目隐藏在表象之下;这些看不清摸不着的因果,让自我意识萌芽的人类感到动荡不安和困惑。为了生存,人类必须找到路径为这些因果赋予意义,于是就产生了故事。

怎么理解这段话?他的核心意思就是,人们需要选取信息,来进行决策,而在曾经缺乏科学理论支持的时候,故事将能活命、充饥、繁衍的各个事物的因果串联起来给人类生存以指导。比如揠苗助长是不行的,因为从前有个农夫这么做,结果他的禾苗全都枯死了。以后我们都不要这么做。

故事的心理机制之所以存在至今,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利用这一心理机制成功的生存繁衍。

那么为什么“改变”需要被强调?因为只要条件恒定不变,人们会照常经营人生,但一旦产生重大改变,不论好坏,我们都会讶异不已,生存机制开始运转,本能的调动思维,将眼前的时间故事化。于是过去涌向未来,回忆起此前的故事、经历预测合理结果,从而指导现在该如何应对,未来再次发生又如何做。

而这个心理机制会这样运做:故事嵌入可能发生的行为模式,听上去像真实的记忆,与此同时“改变“导致价值观受到威胁产生或正或负的改变,相较真实生活中的纷乱价值观,故事中的因果、对价值观的挑战、人们的情感负荷更清晰有力,能够引起代入和共鸣,情感自然流淌,我们深刻记住故事和它带来的感受。最终故事更让人印象深刻

现实的许多例子也佐证了这一点:先不说“咪蒙”们、“我有一个朋友”体,转念一想,我们在欣赏相声、小品、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的状态不就是:“讲个好故事吧,我愿意听“。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故事化沟通是传递信息的最有利形式。因为故事最适合人类心智:最早我们就将现实转化为故事来理解。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掌握了故事的结构和方法,就能为现在的营销危机提供出路。

那如何写好一个目的性故事?作者提出故事的发展应有8个阶段。书中这8个阶段的介绍非常详尽,可以作为操作手册指导一个目的性故事的撰写,细节我就暂且按下不再剧透。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出:边际效用递减——理由重复越多次他就越不重要。比如吃三个蛋糕,最好吃的永远是第一块。而故事的头等大敌就是重复,重复带来贫乏。为什么诸多品牌会陷入重复的怪圈?因为负面恐惧。

所有人都说要远离负面,但是引人入胜的营销故事从不回避真实生活中消极的一面。

一是真实才能有带入,唤起感情共鸣。二是负面发展才会让读者开始思考:“现在要怎么办”“如果是我会怎么做”“为什么”,好奇心驱使我们深入地审视故事,我们想用自己的双眼和头脑寻求真相和解法,我们想发现出人意料的生动事实,不想坐在教室里听课:“我的产品好,首先这很好,其次那最好,总之快来买”。

随着故事的动态发展,我们真实生活中的镜像故事也即将得到答案,虽然还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但我们知道答案就在前方,不能看向别处——于是在这个注意力涣散的时代,一个好故事能用好奇心牢牢地抓住我们的注意力。

可以说,市面上教写作的课程或者书籍不少,但是教目的性故事或者营销故事写作的书《故事经济学》里介绍的方法,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和可行性。

营销危机如此的近,仿佛能嗅到暴风雨前的味道。是时候跳出限制去解题,用故事讲真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