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了那么多管理课,还是管不好时间
好像我们一直身不由己,每天被时间追着跑,一不留神就会从这个巨大的齿轮上跌下。被抛在齿轮缝隙,找不到翻身。有人试图摆脱时间的奴役,想做到对时间的管理。
可好像,总以失败告终。
这是一个让我很费解的问题,为什么时间一直不可控,为什么听了很多课程看了很多书,还是存在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
我也想知道。于是我开始看时间管理的书,我开始看提高自控力看时间规划书,我也开始报名课程希望通过训练,来获得一种有效管控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
每次看书,都觉着书里说的很对;每次听课,都觉着老师讲得很好;每天给自己定计划,都觉着一定可以完成。我曾经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小实验,在这里不妨分享一下。
一天24小时,你有以下事情需要完成:
陪男/女朋友看电影(2小时)
天气很好,和舍友出去踏青(4小时)
吃早饭(半小时)
参加今一场实习面试,路程稍远(2小时)
后天一场托福考试准备一下(2小时)
看看八卦杂志(1小时)
吃中饭(1小时)
男/女朋友妈妈到访,需要接待(1小时)
准备学生会下个月活动(1小时)
餐厅开张半价优惠相约朋友去(2小时)
玩电脑游戏(1小时)
明天毕业考试今天复习(3小时)
上必修课不出勤影响毕业(2小时)
团购甜品券到期需本人领取(1小时)
上网给自己淘新衣服(2小时)
上某最喜欢的选修课(2小时)
传奇的iPhone上市要去买(3小时)
惯例每天运动一小时(1小时)
好困,要睡觉(8小时)
浏览朋友们微博(1小时)
吃晚饭(半小时)
爸爸两周后生日买礼物(1小时)
很明显,这么多事情不可能一天之内全部完成,你的时间有限,而事情永远无限。对事情的合适选择,成为管理时间的第一要义。
有人按照紧急和重要的纬度将我们每天所面对的事情划分成了四种类别:
紧急而且重要
紧急而不重要
不紧急重要
不紧急也不重要
按照这种划分,似乎问题就解决了。知道每天忙碌的事情,按照先紧急重要最后不紧急不重要的顺序依次排列,把事情一件件完成就可以了。我在第一次接触这个实验的时候,下意识地选择出比较重要比较紧急的事情,把一些不太相关的事情统统扔在了后面,甚至一些不太赶时间的也往后扔。毕竟时间有限,肯定要选择重要的,紧急的事情开始自己一天的生活。
于是,我选择了面试、准备考试、听课之类的事情,放弃了甜点、餐券、购物等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事,我甚至把24小时的时间规划得满满当当,没有留出哪怕半小时的时间作为预备以应对突发状况。
我以为自己做的很好。每天都有事情可以做,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不见空闲。直到听老师说了一句:整天忙碌的人,其实最懒。
老师听完我的时间安排以后,问:
“你想达到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答:“工作高效,平衡生活,充实有规划。”
“那你看一下自己现在的规划,有没有察觉到什么问题?”
“似乎是,工作很多,几乎没有生活调剂。而且一直处于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状态,导致自己天天忙碌,没有休息。”
回答完老师的问题,我就已经大概知道了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误区出现在哪了。一直以为,时间是跟着事情走的。把事情安排好了,时间就可以做到自由流淌。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陷入到这样一个情景之中。每天做出事项安排,顺着清单一个个把事情解决了,以为就做到了管理时间。可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么因为突发事件破坏了原本安排,要么做事效率低下,没做太多事情,还有一种拖延症晚期的,不到事项最后截止期不打算做事,事到临头了又开始抓耳挠腮忧心忡忡更兼压力骤增。这种时候,要么抱怨事情太多要么吐槽自己工作压力太大,要么对没有及时规划好时间追悔莫及。
接下来,就聊聊,事项分类并选择以后应该做什么,也是时间管理的第二步。
一天24小时,首先保证8小时睡眠,这样所有清醒的时间加起来是16小时。在这期间内,先确定每天必做的事情是什么,吃饭,运动,阅读消息和碎片化文章,是我一直在保持的习惯,如果你们有自己的习惯,要记着把它放到合适的时间段内,并且与每天的日常活动相搭配。确定好比较琐碎但又必须的事情以后,再思考:今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有什么,一个周以后要做的事情有什么,一些赶时间但是不太重要的事情有什么。
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以后,最好找个笔记本或者便利贴写下来,尽可能不用到手机事项管理软件(如高效TODO ),无论你打开手机目的是什么,都有可能导致登陆社交软件,查看对话框。而这,是偷走时间的最大杀手,无意识的刷新邮件与动态,一心盼着聊天的回复,不知不觉中一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记录下事项,每个事项确定一个大概的时间,然后,丢掉手机,专心做事情。每做完一件事,奖励自己5分钟的休息时间或者吃块糖喝一点东西,作为缓冲与调剂,再继续下一件事。这既是管理时间,也是在提高效率。管理时间的终极目的就是制造时间并且提高效率,变不可控为可控。
管理时间,也是在管理能量说到这里,管理时间最基础的两个步骤就确定了:其一,划分并确定今日事项;其二,列出清单并留出缓冲时间。
对于紧急重要的事情,做到及时解决;对于紧急不重要的事情拿出50%投资时间;对于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做到快速处理;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就可以选择果断放弃了。
人有惰性,总是喜欢做毫不费力感觉很轻松的事情。相比较去图书馆学习,更多人愿意在周末的清晨美美地睡个懒觉;相比较为了项目熬到通宵,更多人愿意躺床上刷剧。这些不需要花费脑力做起来却很轻松的事情,就需要格外注意了,正是它们,偷走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打乱了大部分的计划。
之所以时间不可控,不是计划不到位。
恰恰是因为,计划了太多,做的却太少。
如何合理做事提高效率,这会成为下一次的主题,今天,以时间管理为切入口,再次提醒大家,不要让不重要的事情偷走我们的时间,也不要把紧急当成要紧;我们永远不会有时间做完所有的事,但却又充足的时间做重要的事;吱吱叫的轮轴需要上油,事项与事项之间要有缓冲。
最重要的是,计划是基础,行动才是关键。我们总说为什么听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也一直在发问为什么知道那么多管理的知识却管理不好时间。在我看来,真知要从实践出,管理要从行动走。每天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提前预留时间做一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形成良性循环,把每一个紧急都变成了不紧急,生活节奏自然而然就可以调整出来,时间管理也就不再是困扰许久的难题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再次回想关于24小时安排的实验,我默默去掉了考试等安排,这些都是需要长期积累,把大块切分成琐碎的过程。也希望看到文章的你,能够先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