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力量的文字文吂集千万有趣灵魂

发条橙 | 紧绷的人类悖论

2019-01-28  本文已影响2人  氓小年君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发条橙》是一部无法言说的片子,在看完5分钟以后,想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也理不清心中的感受或者看法。这部影片不仅对政治、社会有隐喻价值,还和心理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对人的知(认知)、情(情绪)、意(意志)、行(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有很深层的展露,带给观众无尽的关于人性的思考与心理治疗的几个流派所采用的人性观点的辩证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中大量性与暴力的内容使其在许多国家遭遇禁演,在英国更是被禁演达三十年之久。

影片里的亚历克斯是一位无恶不作的少年,他的特殊喜好是边听贝多芬的交响曲边奸淫女性,某次他进入一所别墅抢劫一番后,打残了该别墅的主人——一名小说家,并用特殊喜好蹂躏了其妻子。后来因为杀了一名单身女子,亚历克斯入狱并接受了特殊的人格治疗,出狱后,他对淫乐之事产生彻底的厌倦。

但当亚历克斯回到家时,周围人群没改变对他的旧看法,在种种歧视的重压下,他跑到郊外一所别墅想喘口气,不想这所别墅正是他以前抢劫过的小说家的那所。而作为反政府组织首领的该小说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软禁了亚历克斯。当这件事暴露小说家被捕时,其手下为了对抗政府,扬言要把亚历克斯恢复原来的性情,完全不理一旁的阿利斯大叫“我完全好了”...

亚历克斯的行为其实常人很难理解,家道殷实,父母慈爱,老师也可谓负责,此外他的学业成绩出色,他甚至还是圣洁高尚的古典乐爱好者,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露声色地将影片的观众引入到对于邪恶起源的困惑中,或许只能用上一篇的“原罪”来解释。

以前提到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生物学的人与作为社会性的人本质上是对立的,从人类的人格结构来看,生物学的人是指包含了个体一切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的“本我”。本我是心理能量之源,以“快乐原则”行事,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性欲望和攻击欲望。社会性的人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建立起来的“超我”部分。超我依据“道德原则”行事,代表社会的是非观。而心理结构中的“自我”是为平衡的“本我”与“超我”的战争而发展起来的,它以“现实”为原则,帮助本我得以用不触犯社会规范的方式满足其欲望与需要。(PS:自我审查探究

此外,矫正亚历克斯的过程中医生利用了呈现影像的方式让其体验暴力与淫乱,这种就是将想要矫正的某种不良行为及其冲动跟一种造成强烈负面感受的刺激条件联系起来,说白了,就是传统的打骂小孩的教育方法,和杨永信的电击治疗法具有类似的效果。

事实上,电影中的所有人都具有暴力色彩,作家、政客、媒体、警察,没有一个所谓真正的好人,这一点和前一篇的《大鸿米店》倒是很相似(PS:大鸿米店。不过现在我们没有必要去展开探讨为什么监狱长的话不是说出来而是喊出来,亦或路不是走出来而是下操一样踏出来的这类有趣的问题了(他碰巧也有希特勒一样的胡子,只在看到半裸的女人时脸上现出情绪的征兆)。今天,有很多人看了《发条橙》后,说它的暴力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其实不算什么,不知道我们是更进步了还是更不如从前。

好在主流的观点与的原著作者安东尼·伯吉斯本人的观点一致——“人在定义中就被赋予了自由意志,可以由此来选择善恶。只能行善,或者只能行恶的人,就成了发条橙——外表是有机体,似乎具有可爱的色彩和汁水,实际上仅仅是发条玩具,由着上帝、魔鬼或无所不能的国家来摆弄。”政府的做法只注重矫正效果的而不注重个体是否真的从心向善,这种剥夺了人的道德选择权的改造时缺乏人道的。

影片的内容涉及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主题投射技术、厌恶疗法等心理治疗过程。有一点需要提一下,心理学从古希腊哲学一路走来,自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现代心理学越来越接近实证科学而远离思辨哲学。这些折射出来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对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来说,或许也值得深思。

但很明确的一点是,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都一样可怕。疯狂世界与人性妥协,如果我们因无知而要付出什么代价的话,那就是被世界抛弃和逼退,如果世界在这场战争中会失去什么的话,那就是真实和人性。

这也是二元对立选择最大的悲剧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