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异母兄弟》
第一次读王梓夫先生的作品,是被这书名所吸引。异母兄弟——有“后妈”这个角色的故事,想必有很多直指人性的东西,有着共同父亲的兄弟,想必也有很多割舍不掉的血亲,仅凭书名,我便断定它是一部好看的小说。
28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长篇小说里并不算长,我大概花了6个小时,便一口气读完了。
故事其实很简单:解放前“我”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从“我”记事儿起,哥哥“大狗”就不受人待见,被母亲“莲花落”地骂,被父亲下狠手打,“我”也栽赃陷害他……原来他是父亲第一任老婆生下的仔,他的亲妈因生他而见了阎王。
父亲去世后,母亲从狠毒的“后妈”,变成了温顺的家母,一切以哥哥为重,“我”成了倒插门的上门女婿,出了自家的破门,改了姓名,摘了地主小崽子的帽子,和生母、和同父异母的哥哥划清了界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我成了窝囊的作家,哥哥成了家乡有名的企业家,“我”顶着别人的名号,在文盲老婆的寡妇丈母娘的淫威下过日子,一切生活的希望,都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改回自己原来的姓名,能过上心中有根的日子。
异母的哥哥确实成了有头有脸的人物,确实让所有人都拿他当人看了,曾经地主家的后辈,闯出了一片天,却成了“我”眼中的陌生人!哥哥人生、人性的变化,最终拆散了曾经亲密的异母弟弟,赶走了曾经两小无猜的情人,伤透了曾经所有真心对待哥哥的人!
小说的结尾,是“我”离开了小镇,仍然带着那个倒插门的婚姻前行。小香离开了小镇,她的儿子却明确表示自己长大了最终是要回小镇的。小桑离开了小镇,带着“我”的爱情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白老师离开了小镇,带着他一生的念想离开……一切曾经和美好有联系的人物,都选择了离开。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一对异母兄弟从儿时到成年所经历的事情,通过描写日常的小事,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从故事中看到了解放前后、改革开放前后的时代印记。
小说的笔调是轻松的,但又是苦涩的。生离和死别,通过旁观者的角度,通过日记的形式,通过酒桌上的讲述……让读者看到了农村丧葬的场面,读懂了病情男儿的情感隐忍,明白了时代大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小说里有很多地名和美食,都是湖北省内至今仍在使用的名字,比如:武汉、孝感、云梦、热干面、黄鹤楼等,还有一些传说、迷信和语言,也都是我们至今还经常用到,让我读来倍感亲切!想必是作者王梓夫先生,在武汉大学求学期间,一定走访过武汉周边的诸多地方,一定听说过诸多民间美好的传说故事。
《异母兄弟》的初稿是1987年在武汉大学完成的,于2021年才第一次印刷出版。对于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的王梓夫先生,写一部长篇小说,可能只需要几个月,但写好后,却需要等待二十多年才能和大众见面。
从《异母兄弟》这部小说看,王梓夫先生的文笔是轻松、活泼又有点跳跃的。
小说开篇写继母骂哥哥的语言:拾柴打草,回来早了,妈妈说他不知道死的鬼,回来等着抬头刀呢;回来晚了,又说他准是跟野孩子狗扯羊皮地疯打疯闹来着。蹲在桌边喝粥,喝得快了,妈妈说他是饕餮鬼托生来的,上辈子饿劈门框了;喝得慢了,又说他是剩饭手的玩意儿,一辈子受罪的命。在家里,他多说几句话,妈妈说他是人来疯,今儿个欢完明儿就挺腿;箍着嘴不说话,又说他死了亲爹似的,就等碰上摔丧盆子了……
看看,这语言的灵动和跳跃,一个农村刻薄、泼辣的女人形象,便跃然纸上,但后来当女人的靠山(父亲)去世后,这个女人却一下子就蔫了。
王梓夫先生这样写她:“东升,过去的事……唉!”妈妈觉得对不起他,可又不好意思启齿向他道歉,只是饮泪哭泣,以表示内心的愧疚。别看平时妈妈伶牙俐齿,出口成章,鼻子眼儿都会说话。真到了褃节儿上,她却成了没有主见的女人。她仍然流着眼泪说:“东升,以后咱家可都指望你了。”
看看,只需要这两小段文字,“我”母亲的形象就完全印在了读者的心里。《异母兄弟》里的各个人物形象的刻画,都离不开王梓夫先生这样独特的语言风格,每一个人物都通过他灵动的文字,展现在读者的心里。
读完《异母兄弟》后,除故事本身吸引人以外,更多吸引我的,是人物的语言,是王梓夫先生笔下的一个个鲜活又有个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