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鞅变法(一)
史记记载卫鞅“卫诸庶孽公子”即现任卫国国君祖上兄弟的后代,是周朝姬姓的后裔。又说“鞅少好刑名之学”,即深受法家思想影响,喜欢学习有关法律的东西。
卫鞅在来秦国之前,曾在魏国公叔痤下面做中庶子,在魏国朝堂可以算是默默无闻。凡有大才者皆不甘如此,在老师帐下为老师偶尔出谋还算过得去,可是等老老师年老病重时,他在魏国便没了依靠,不过没有了依靠,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激励。
公叔痤临走时,魏惠王舍不得他,只恨失此老臣,“将奈社稷何”,公叔痤便举荐了自己的学生卫鞅,说卫鞅这个人啊,特别有才能,希望魏王“举国而听之”,可是魏王呢,觉得这个无名小辈不过偶尔跟您老人家出出小计策,谈点小谋略,让我“举国听之”那是断断不可能的。接着公叔痤又为魏国考虑,建议魏王“不用必杀之”,你不用他,就一定要杀掉他啊,不然让他跑到别的地方帮别人,我们就惨咯。魏王还是不听。
接下来这位慈祥和蔼的老师又把卫鞅叫来告诉他,我向魏王举荐过你,魏王不听我的,于是我又建议魏王杀了你,我真后悔说后面那句话啊,也怪我病糊涂了,现在我告诉了你,你就赶紧跑吧,被抓住可就没命了。
卫鞅在老师榻前说,既然魏王没听你的话任用我,那怎么还会听你的话要杀我呢,我不会有事的,老师安心养病吧。等到公叔痤去世,魏王很是伤心。对亲信们说,老相国走了,我很伤心啊,可是老相国临走前怎么会给我举荐卫鞅那小子呢,还让我“举国而听之”,该是病傻了吧。
从魏王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的魏国还是七雄之中最为强大的,魏文侯不拘一格任用了一批贤才,到了魏惠王时期,自我感觉全国的人才都已经被我招得差不多了,有才的也都为我所用了,剩下没被任用的,大概也就是没什么才能的人了,所以一个小小的卫鞅,实在不入我法眼,不过是平时喜欢跟他老师吹牛所以他老是喜欢他而已,真有大用我还能不知道吗。
接下来是卫鞅的表现,老师病逝,我在魏国没了依靠,老师在世时我没施展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才能,老师临走时举荐我,可见老鼠还是相信我有才能的,可惜这个魏王不了解我,也不肯给我机会,我在这呆着只能是浪费生命,不如找别的国君去吧。在知道老师又建议魏王杀自己有告诉自己赶紧逃跑之后,却又胸有成竹般不为所动。魏王连举荐我的话都不听,又怎么会听杀我的话呢,魏王只当我是平庸之人,杀我还要担个坏名声,我肯定不会有危险的。
公叔痤对卫鞅的才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为国家考虑,自己的学生被任用是好事,不被任用是国家的损失,自己的学生不被任用却被别国任用,那是更大的损失,两相权衡,还是杀掉最好。可是临走前又把事情告诉了学生,老师对学生还是真心诚意的啊,不过一听卫鞅的解释,倒是放心了卫鞅,反而又害怕自己国家将来会受害,他又担心起自己国家,直到去世。如此真叫一个世间安得双全法,不害学生不负国。
公叔痤如此忠心的臣子,临走前的建议却不被国君采纳,甚至国君还以为老臣是病糊涂了,可见此国到了何等自大的地步。卫鞅身在此国,真的是毫无用武之处,去其他小国尚且可以有机会,在这样的大国待着再看这个国家慢慢衰落,恕不奉陪。卫鞅听说秦国正在求贤,于是就去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