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意义

2020-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DeltaZen

  过去是什么?

  是墓志铭的碑文?

  是厚厚的历史课本?

  还是夹在书页里的一封多年前的信,让你在垂暮之年仍然频频念诵,热泪盈眶?

  ……

  在离开厦门的前一个月,我碰上一位留法归来的老师。在某段时间之前我一直以为他仅仅是我的法语老师,但是当他对我长久埋在心里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时,我才发现他其实是位哲学老师。一个雨后的晚上,我们在厦大旁边一家大排档的露天阳台上围桌长谈,从晚上八点到午夜一点,竟没有丝毫疲倦。我想我多年后依然难忘这个惬意的夜晚,言语智慧的碰撞,和畅所欲言的坦荡。

  席间我们谈到80后一代的一些我们所不理解的行为,比如哈韩,哈日,超女现象等等,我们自然而然的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会如此?

  忽然间我脱口而出:因为他们没有过去。

  我惊讶于自己所言,因为我仿佛知道何出此言,但又觉得难以解释。片刻,我缓缓地说:在民族历史上,他们没有过去,不止他们,我们也是。在19世纪末以来,中国的文化不止因为国力衰竭列强侵略而发生了断裂,还因为马列主义治国而换了鲜血,我们可以感受到的过去是残缺不全的,我们没有多少可以汲取的连续的过去;我们在教育上也是没有过去的,大多数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在年轻时代的生活完全不一样,我们的父母和他们的父辈的生活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很难在我们最亲近的过去(即我们的父母)身上找到文化的共鸣,即使同属80年代,相隔一定的年份,年轻人的想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5年一代”的说法就是对中国开放后的孩子们所经历的巨大变化的最好说明。

  过去是一个点,现在是一个点,两点才能画出一条直线,指向未来的方向。然而,我们的过去破碎而断裂,难以汲取,但我们又急于创造现在,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竟用别人的过去来装饰我们的现在。

  龙应台在《我的过去在哪里》一文中有一段描写:

  阿弗瑞是个德国人,今年八十岁。他带我去看他的故乡小镇。

  “这栋房子三楼第二个窗,是我出生的房间。”他指着那栋红瓦白墙的建筑;“我的母亲也在同一个房间出生的。”沿着窄窄的石板路就来到古修道院的门墙,厚厚一层青苔柔软地覆在颜色斑驳的石墙上,嫩嫩的青草从墙缝里长出来。

  “墙里头埋着一个十二世纪的诗人,以歌颂花鸟出名,还是咱们本家呢!”

  阿弗瑞要我走到转角,摸摸看第二排石块是否有个小小的凹孔。

  “大概三四岁的时候,父亲每天清晨牵着我的手沿着石板路到修道院散步。每次到这个转角,他就会蹲下来对我说:那边第二排石块有个小小的凹孔,摸摸看里面有什么?我兴冲冲地跑去伸手一摸,凹洞里真有一颗花生米或巧克力糖,又是惊奇又是快乐。一直到五六岁了,才突然开窍,大概不是圣诞老人偷偷放的……我的孙子却还以为花生是洞里长出来的——”

  我伸手摸摸,青苔有点湿润,那个凹孔依旧在,浅浅的一点。这个驼着背、拄着拐杖的老人正眯着眼睛怀想他的父亲。石板路再转个弯,就到了他家的墓园;石碑上刻着他父亲、母亲的名字,空白的石碑留给阿弗瑞自己;几丛玫瑰随着风摇荡,飘着若有若无的香气。

  龙应台笔下的过去充满温情,就像一把安稳柔软的靠背沙发,温暖地包容着我们的现在。过去的意义在某个方面和哲学的一个意义是一样的,即对人自身的安慰。我们对“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带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和恐慌,哲学给我们指出了多样的思考方向和体系,而过去则以具体的回忆对这个“我”进行了描述和解答:“我”出生于80年代,“我”小时候经常到树林里玩,“我”以前有条狗,它死的时候“我”很伤心……这些点点滴滴的过去就像一份详尽的求职简历,告诉我,“我”是如何存在的。

  小时候我读过一句话:童年是一生的形式。我花了许多年时间才理解这句话:我们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对周围事物的思考和反应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一辈子的思考方法和性格。其实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过去决定未来。时间是连续的,没有过去的点,现在就不会存在,未来更不会发生,我们所经历的事物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无孔不入的影响着我们。这个过程很像在银行存款:我们存有一笔本金(即我们自己),每时每刻都有不等额的利息产生(我们经历的事物),而这些利息不断地加入到本金中并产生新数额的利息(我们经历了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我们发生了改变,但最根本的仍然是最初的那笔本金)。当然,我们并不能拿到这笔钱,这笔钱最终是让上帝给提走了。

  德国哲学家Karl Jaspers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西方每一个伟大时代的出现都是重新接触和研究古代文化的结果。当古代文化被遗忘之时,整个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野蛮。就如一件东西脱离了根本,它就会毫无方向的飘荡。”回想我们建国后的一段烧孔庙,拆长城,极力否定过去的十年,我们的国家何尝不是经历了一场野蛮的动荡,这场浩劫所带来的伤口直到今天仍未痊愈。和过去割席是不可能的,而否定过去也是极其痛苦的。过去深植在我们自身的每个角落,当我们把矛头指向自身的过去,就等于用刀子捅进了自己的身体。

  为什么故宫里的那些文物要被摆在那里供人瞻仰?为什么当年的大不列颠要在全世界搜罗文物和珍宝,然后搬到他们的大英博物馆?为什么1974年秦始皇陵被发现时,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因为这些文物都带有一个极具魅力且无法替代的意义:证明过去,只有具备了这个意义,才能称之为文物,其它的诸如艺术,品质等只是附加价值而已。诚然,我们在不断创造未来,但同时我们也不断地忘记过去。即使对个人来说,过去的记忆也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或甚至被遗忘,更何况是整个人类的历史?所以我们竭力从时间的废墟中翻出那些能证明我们在某段时间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东西。如前面所说,过去并不仅仅是过去的事物,过去和现在,将来三者是一体的,每件过去的事物都能够影响现在,并由此决定将来。当我们从过去的某种东西得到提示时,那么一个新的将来就即将诞生了,越是真实和完整的过去,就能预示越是准确和广大的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