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从技术化模仿上升到塑造论文的灵魂

2020-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山水本原

在科学论文的写作中,很多人认识到模仿的有效性。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研究应该怎么做,论文不知道应该怎么写,找一篇写得比较好的论文,拿来模仿,往往也能产生出不错的论文来。目前,在大多数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研究生论文,有很多是模仿出来的。时间久了,大家总结出一套进行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模式来。一个总结出模式来,是自己更高维度灵性的发挥,可以超越一个领域总结出一些模式来,这就是人的创造性。如果只利用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模式进行自己的研究,者恰恰是自己高维灵性的退化,自己放弃了,只用别人的套路。实践久了,科学研究领域就成了一个缺乏灵性的行业,科研工作者就变成了没有创造性的劳动力,或者在看到总结的新模式的时候,抓紧时间拿来多发几篇文章,表现自己的贡献,以至于到最后,这种模式被人唾弃。在这里,就没必要指明哪些人是这样了,反正有很多就是了。可怕的是,这样的人带出来这样的学生,学术场变成了一个功利场,也难怪目前科研人员的地位在社会上出现了问题。这就是当前科研领域存在的问题。我首先不希望我指导的研究生变成这样,变成科学事业的掘墓人。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论文写作的角度彻底把关和训练。首先,我鼓励大家在开始的时候模仿高水平的论文。我称这种模仿为技术化模仿,确实效率很高。模仿完成,拿出初稿,还要认真地的去提升。在这个过程需要的是用心的工匠精神。如果说前边经过技术化模仿得到的作品就像建立起来的一座人像雕塑,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你要为雕塑赋予灵魂,让它能够活起来。

那么,怎么来塑造论文的灵魂呢?论文的灵魂是一套隐藏在论文中的论点、论证与讨论。虽然经过技术化模仿,这些也都有了,但它只是一个架子,根本不是灵魂。为了塑造论文的灵魂,我们可以从一下三个角度来着手:

1. 看论点:从第三方的角度审视你的论文中有没有论点。如果你所谓的论点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做出来的结果,这很难称为论点,因为这其中没有包含你自己的思想。我们不能 让机器、让算法、让人工智能取代我们,而是要用心,体现出自己的思想,才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这应该是今后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的一个原则。人类不能从现在就自我放弃,让机器完成一切。

2.看论证与讨论部分:看你的论文中论证过程是否按照严谨的逻辑充分、必要地提供了恰当的证据,完成了符合逻辑原则论证。论证是利用逻辑推理得到结论(论点)成立的过程,而逻辑推理的过程是由一个命题的成立推断出另一个命题成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按照三段的原则来考虑。包括:大前提,如果A,则B。 小前提:某事物或某场景下A成立,则对此食物或此场景来说,B成立。这里A、B分别是两个命题,某事物或某场景则是自己的研究对象,而大前提则是大家公认的,或者你已经在教材上学到的,或者已经得到证明了知识。小前提则是你的研究中得到的事实或证据。所以,论证过程是将自己的实验数据与已有的知识、已有的文献综合起来工作的。

3.看结论的价值和意义:看自己论文中最后所表达的结论的是否具有实质性的价值,是已经否把这种价值合理地表达出来了。不要抱怨读者看不到你文章的价值,是因为你没有写清楚,对解决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对这类问题你是否已经 想清楚了,对需要解决这类问题的人是哪些人,你的写作能否让这些人能够看得明白,是否能接收,是否已经排除了这些人可能产生的疑问。

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研究,就把机器能够完成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吧,这种技术性模仿的工作尽量让机器自动去做,而对于人和具有灵性的研究者,不要把自己超机器的方向去发展。忘却了自己优势的人类一定会被自己创造的机器所灭掉。别把自己当成机器,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者人类的觉知和灵魂,机器就永远是我们的工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