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温情——读《沉睡的人鱼之家》
坐地铁看到红十字会播放的鼓励捐献器官的公益广告: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通过捐献器官可以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以前我以为,人既然已经死了,捐献器官有何不可呢?造福人类啊!
可看了东野圭吾的《人鱼沉睡之家》后,我才明白,能够捐献器官的必须是无意识的活人!活人!也就是说只能是脑死亡但身体其他器官都是健康的、鲜活的!
而脑死亡的人究竟是不是死人,这牵扯到生命、价值、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问题!
所以我很佩服作者,为了探讨这么严肃的问题,居然虚构了这么一个另类的温情故事!
故事很简单。一个6岁的可爱小女孩在游泳时不幸溺水,失去意识。医生判定为脑死亡。建议家长给孩子做脑死亡鉴定,然后自愿选择是否捐献器官。
书名《沉睡的人鱼之家》误导了我,或者说给了我希望,我一度以为小女孩是人鱼化身,为了阻止爸妈离婚才出此下策。从开头到结尾,我一直盼望着她能奇迹般地醒过来,让为了她而努力的人得到慰藉。可惜没有。
关于死亡
医生判定小女孩已脑死亡,无意识,建议家长做脑死亡鉴定然后捐献器官。小女孩家长经过一夜纠结之后同意了。可是就在第二天即将跟小女孩告别时,妈妈和爸爸握着的小女孩的手突然颤动了一下。
于是,妈妈坚持认为自己的女儿没有死,不管医生如何解释,妈妈都不相信这是肌肉的无意识反射行为。
在妈妈的坚持下,医院停止做脑死亡鉴定,继续维持小女孩的生命。妈妈跟护士学习如何照顾女儿,包括换药、清洗等一系列事情。以便日后实现在家护理。
爸爸则想尽一切办法让女儿用上了自主呼吸器,免去喉咙插管的痛苦和不便。然后又让自己公司的员工专门研究了一些装置来帮助女儿锻炼身体,避免肌肉萎缩。
总之,大家既然认定小女孩没有死,就想尽办法照顾好她。
这样一晃就是三四年。
死亡,医学有医学的定义,父母有父母的定义。
关于价值
一开始,大家觉得这样做很有价值,小女孩也在大家的照顾下渐渐有好转的迹象,比如长高啦、脸色红润啦等等。但时间长了,大家觉得做这些努力都是徒劳。
小女孩一年不醒过来,可以再等一年;可是连续三四年不醒,大家就不这么认为了。
除了妈妈,小女孩的爷爷、爸爸、小姨、弟弟、堂妹等等好多人都觉得小女孩实际上是死的。只是在小女孩妈妈面前,小心翼翼地不表露出来。
直到有一天大家说漏了。
可是激动的妈妈不承认女儿已经死亡,甚至让警察判断,如果自己把尖刀插入女儿的胸膛算不算是杀人罪。所有人都无言以对。
跟小女孩一起游泳的堂妹哭着说:她不希望看到姐姐死,姐姐是为了帮她捡起掉落的戒指才沉入泳池底部出事的,内疚的她想长大以后亲自照顾姐姐。
价值,值还是不值,只有自己知道。
价值,是否只是每个人心中的执念?
关于道德
日本国内有很多小孩急需有人捐赠器官来存活,如果没有人捐赠,就需要引渡到国外去做手术,费用是国内的几十倍。
小女孩的妈妈熏子在街上看到有人为了小孩出国手术而发起募捐活动,默默观察了好多天,也积极地帮助筹款,甚至亲自去拜访了患者家庭。
她当面询问对方,恨不恨那些不肯做脑死亡鉴定、不肯捐赠器官的人家。患者家属诚心诚意地说,他们理解那些小孩父母的心情!
这样的回答让熏子异常感动!~~
因此,当善款筹集到了但小患者却病情恶化去世的时候,她才那么痛哭不止。
我不知道她是为自己的固执而哭,还是为小女孩的早逝而哭,亦或为日本的器官捐献现状而哭。
但是从道德层面来说,没有人做错什么。
道德,感同身受,才不易产生偏见。
关于情感
脑死亡的小女孩的妈妈熏子对小女孩非常依恋。
熏子一直把女儿当成正常人看待。每日帮她洗漱换装,找老师为她读书上课,帮助她锻炼肌肉,带她去公园散步。
因此,在不了解情况的外人眼里,这个被医生诊断为脑死亡的小女孩只是一个做在轮椅上熟睡的可爱的小姑娘!
熏子从对女儿日以继日的照顾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她坚定地认为,女儿一直就在身边,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睁开眼睛。
我也一直这么认为,因为有很多植物人被唤醒的先例,还有作者书名《沉睡的人鱼之家》给我的希望。
情感,是不是只是一种一厢情愿?
关于灵魂
小女孩最终还是没有醒过来,但是在真正的死亡到来之前,作者安排了告别。
在梦里,小女孩的灵魂站在妈妈身旁,感谢妈妈这么多年的陪伴、这么多年的付出,她感觉很幸福,她真的要走了。正式跟妈妈告别。
我不知道作者真的相信人是有灵魂的,还是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特地用这种方式来解开妈妈的心结。总之,一切都结束了。
灵魂,也许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关于延续
小女孩的父母承认了她的死亡,让医生为小女孩做了脑死亡鉴定,同时选择捐献器官。小女孩的心脏被移植给了一位同龄的小男孩。
虽然作者开篇已经刻意让两人相遇过,但这种缘分也只是给读者一种安慰罢了。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知道。
小女孩生前被妈妈的爱包围,每日房间里都会有新鲜的玫瑰花和清香的玫瑰精油弥漫着。
获得小女孩心脏的小男孩也会时不时感觉闻到这些气息~~~
我想这是作者表现生命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的意思。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者肯定了器官捐赠的做法,但这是残酷之后的温柔,这种另类的温情还是让人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