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阳漫谈

跳槽的感性和理性

2018-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趙小陽

近几个月开始,一些猎头频频向我示好,发来私信,要给我介绍工作。不过主要原因并不是我太优秀(或许也有),更多可能是因为:第一,在这边招个人真的很难,也就不怎么挑人;第二,这边猎头业非常成熟,他们愿意花时间接触潜在客户。

找工作的感性

什么会影响我们换工作的决定呢?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短视和长视,感性和理性,当下和将来。有一句俗语基本说明了前者所追求的,”钱多事少离家近" —— 工资更高,工作更清闲,离家更近。非常直观,简单粗暴的答案。

钱多

数字的增长,看似显而易见,同样的工作时长(产出不变),收入却增长了。但事实上,更换工作,意味着你需要一些时间来学习新技能、新业务,也放弃了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积累。同时你也失去了之前积累起来的人际关系,友情也好,威望也罢,要在此从头开始,和新团队磨合。还有无数的其他诸如忠诚度等看不到的种种优势。高出的工资,不用说,更多是用来弥补这些损失的。

事少

这一点不用多作说明,追求"事少”的工作,是真正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事情少,说明责任小,门槛低,没人重视,可有可无。对自己和公司,都是一种浪费。不过相对新工作"事少",更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好像是已有工作,随着自己技能、业务越来越娴熟,效率变高,在工作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事情做的越来越快,看起来就”变少"了。

离家近

之前在北京时,曾经体验过上班挤地铁、换乘、步行近一小时的通勤,也经历过出门走路20分钟到公司的时候。不得不说,离家近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早上不需要摸黑起床,晚上即使加班回到家也还很早,更重要的是没有了通勤的辛苦,身体也没有那么累。不过辩证的看,通勤时间长的情况,可以利用这段零碎时间听听podcast,看看书,做一些平常没时间做的事情也不错。离家太近,操心完工作就直接切换到家里,少了一些自己的时间。

找工作的理性

不论如何,如果我们分析这三种好处的背后动机,其实分别是收入高、工作自己喜欢、幸福感强烈。但长远角度达到这三个目标,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

提高收入

提高收入的方式有很多,但等着工资一点点涨起来,效率确是极低的。随着收入变高,税率也会渐涨,自己的消费水品、物价水品也会增长,因此终归是没有办法“可持续发展”。所以除了工作收入,还应该去思考和追寻工作外的收入手段。而工作外的收入中,最重要的是学会理财,让钱生钱,才能最终得到稳定的收入。

喜欢的工作

工作的热情,更多来自对于产品的喜爱;而产品的成功,又能反过来激励自己工作的斗志。选择公司时,看看他们的产品自己是不是喜欢、有没有激情,自己参与进去后能不能提供价值,获得更多成就感。

幸福感

影响幸福感最大的,无疑是工作环境,那个每天要消耗你8小时的地方。所以在选择公司时,要尽可能去了解将来的同事是谁,公司的氛围是否开放和包容。你要确保自己在每个周一的早上,不会因为要去上班而感到失落;也不会在每天的傍晚,因为下班而激动不已(如果有相反的状况,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小阳漫谈, 扫码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