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你是否甘于平庸?这本书教你一流人生的进阶之路
学徒期间不论男女必须剃光头,禁止谈恋爱,禁止使用手机,除了正月及祭祖节日不能回家,即使父母来看望都不允许相见。
这么苛刻的招聘要求,却有名牌大学生趋之若鹜。
这就是《匠人精神》这本书的作者,日本国宝级匠人、秋山利辉经营的秋山木工。
没有人甘于平庸,但你知道,你和一流的差别在哪里吗?
《匠人精神》这本书,会颠覆你对如何进阶成为一流人才的认知。
秋山利辉出生于1943年,他27岁时创办了“秋山木工”,这是一家订制纯手工家具的木工工坊。
日本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美术馆、知名大饭店等,都有他们制作精良的纯手工打造的木制家具,他对每一件作品的要求是能够使用100年,甚至200年。
而秋山利辉最令社会瞩目的却是他自创的一套一流人才的培育方式, 至今他培养出50多位一流匠人,而《匠人精神》这本书就是他人才培育法则的精华。
这本书的脉络很明了,书中核心内容就是师徒传承制度下的《秋山十规》和《匠人须知30条》。
你一条条地读下去,就会发现这些都是你耳熟能详的一些做人的道理。大道至简,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做到却非易事。
秋山利辉育人法则的根源,我认为就是他的三大核心思想:天命、孝道和利他精神。
一、为天命而活的人生大道
什么是天命?
天命是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要用一生的努力来面对它,找到自己的天命才可能成功。
秋山利辉13岁以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成绩很差、体育也不好,没有任何特长。
直到某一天,他自告奋勇地帮邻居老太太打造了一个二层楼的鸡舍而被盛赞时,他找到了自己的天命,那就是成为一流的木工工匠并将此纯手工的木工技艺传承下去。
你是否想到过,往前数10代,你有多少个祖辈?
秋山利辉算过,一共是1024位,只要其中一个变动了就没有你。
这个数字是不是让你很惊讶?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上是多么不容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身上都带有决定运气和才能的基因。
想要成为一流人才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找到自己的天命,将你喜欢做的和擅长做的结合在一起,专注于此,必能成功。
大多数人一辈子庸庸碌碌,平淡而活,你所从事的职业是不是你所热爱的呢?是不是你想为此付出终身的呢?你是否能因此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呢?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二、孝为德之本,一流的品性成就一流的匠人
若要成为一流人才,我们可能会想到专注、执着、坚持等品性,可秋山利辉认为孝心是成为一流人才的首要品质。
细想一下很有道理,孔子晚年作的孝经里说:夫孝、德之本也。
百善孝为先,想培养良好的品性,首先要从培养孝道开始。
对想成为见习者的学徒,秋山利辉要一家家地拜访其父母,家访一般三个小时以上,和学徒父母交谈,达成共识,看其父母是否有决心:在子女成为“超级明星”前决不放弃。
而学徒每天都会写修业报告,每天所得所思、所犯的过错及师傅的指点,或写或画地记录下来,差不多半个月就积累成一本,然后秋山利辉会把这个小册子寄给学徒的父母。
父母收到这本小册子,看到自家的孩子这么刻苦努力地修行,都非常感动,并在小册子上写下鼓励的话语再寄回来。
每天早会上,学徒会当场念出父母的寄语,这时候往往也会泪流满面,更加发奋地学习。
秋山木工是集体生活、师徒传习的教育方式。
学徒除了要学会照顾自己,还要一起做饭、打扫庭院、清洁厕所等等,这时候才深刻体会到在家时,父母对他们的用心和照顾,就会更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道的培养就融于这样的日常生活中,而秋山利辉也是言传身教的典范, 70多岁还每天一起跑步、一起准备食物。
在每日的集体生活中,秋山利辉会花费95%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学徒的品性,只有5%的时间培养技能。
而且学徒晋升为匠人的评判标准也是60%是品性,40%是技能。
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一个不具备良好品性的人,是不会懂得关心他人,不知道感恩,也不可能让客户满意的,那这样的企业也无法长存。
培养孝道和其他传统美德是磨砺心性和品格,成为一流人才的必经之路。
三、利己、利他、利社会,生命将熠熠生辉
秋山利辉之所以能成为一流匠人,之所以能培养出众多一流匠人,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他的利他思想。
我的任务是培养能造福社会的匠人。
他给自己的目标是培养出10个在德艺两方面超过他的工匠,他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将日本手工艺技术和精神传授给下一代年轻人。
加入秋山木工的人,会有1年见习期、4年学徒期,考试合格后成为正式的工匠,然后会继续在秋山木工待3年时间边工作边带徒弟。
八年以后,他就放他们出去闯天下,或自立门户,或去大公司就职,或继续去学习其他门派的木工技艺。
虽然这样的新老人员交替会大大地影响他企业的效益。
但他认为每个人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有利他精神,所做的事情对他人,对社会有利,你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匠人须知中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不会让周围的人变焦躁的人。”
如何能成为不让人焦躁的人,那就得心中有他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多替别人着想,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匠人须知中还有很多条款也是培养与人的沟通、尊重、礼仪等。
有利他心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一流的人才。
这也是和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是相吻合的。
大家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级是“自我实现”,但在他生命的最后,他把幸福感、成就感和对后人的福祉置于自我实现之上,那就是“自我超越”。
能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自己也能拥有更大的幸福感。
一言以蔽之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流人才的成长之路必然遍布荆棘。
如果你不甘于平庸,想有所成就,想对他人、对社会有所价值,那就要找到自己愿意为其毕生努力的天命,不断修炼自己的品性,并把对社会的责任担当起来。
我是@笑眼潇潇,关注我和你分享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