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成就伟大的手机企业只差一个手机芯片的距离
目前,手机芯片主要的玩家是高通、联发科,以及手机企业里的苹果、三星、华为。利用了后发优势,两年多造出手机芯片,并实现规模化量产,小米松果比当年的华为海思跑得快,但是,能和现在的海思跑得一样远吗?
当然,能玩得起芯片的手机企业,基本上也是全球最伟大的手机厂商,所以,雷军说,小米也要做。
2014年下定决心做芯片时,雷军的计划是10年投入10亿美金,而第一款中高端芯片设计成功是3到5年,“但是也很幸运,一次就能踏过核心门槛,并且能够规模化量产。”
做芯片,小米靠什么?靠人、靠钱、靠产业链、靠技术积累。雷军透露,小米已经获得了专利授权3612件,其中1767件属于国际专利。
专利有多重要?看看高通就知道了,高通走得就是芯片捆绑专利的商业模式,通过丰富的专利积累,建立起厚重的专利墙,仅仅在中国,就有近百家要缴“高通税”。2014年,中国企业曾经起诉高通反垄断,其中一些手机厂商透露,专利费在手机成本占比高达30%。
承载小米芯片业务的公司,叫松果科技。刚成立,雷军就知道,这是一场硬战,做手机芯片,可比做手机门槛高多了。
可以类比的例子是华为海思,12年前就开始做芯片,坐了多年冷板凳,但是直到最近几年,海思和华为手机才互相成就了彼此,逆袭了老牌手机企业,也逆袭了老牌芯片厂商。
比起海思,秉持开放合作战略、合作小伙伴众多的松果芯片,动作似乎快多了。
2015年7月26日,成立不到一年的松果完成芯片硬件设计,第一次流片(即“试生产”,供测试用);9月19日,芯片样品回片;9月24日凌晨,松果芯片第一次拨通电话,意味着几乎所有关键模块已经调通了;9月26日凌晨,松果芯片的手机通过点亮屏幕测试。雷军说,“在那一天晚上,我心澎湃。”
至于目前的小米松果芯片能打几分,考试就在搭载松果芯片的首款智能手机小米5C,将在本周五首发。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