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路上
握在手中的并不是拥有,比如沙砾;嚎啕大哭的不一定是悲伤,比如表演;时光带走的也不是所有,比如说人心的沉淀。
同事篇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单身宿舍,下班回去都近6点半了,大多数同事要么是在宿舍楼下的小店里买点东西凑合当晚饭,要么是跑到北边那条美食街去吃碗面或是麻辣烫类的,吃完就在宿舍上网或是看电影电视剧。而我和室友(也是校友)用同事的话来说就是要折腾一番,先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回来洗切炒,两人合作忙碌一个小时后方可享用美餐。两菜一汤,香溢四处,我俩边聊边吃,夏天还偶尔喝点扎啤,那叫一个舒坦。那时候,我认为这就很幸福。
隔壁宿舍的同事每次见到我都调侃到:“你们南方人就好折腾,吃个饭就像完成多大事似的,又是炒又是焖又是煮的。”
室友接过话去:“俺可是地道的山东人,民以食为天,我们这叫享受生活。”
其实我俩都明白每次电话那头的父亲母亲总是再三叮嘱注意安全注意饮食,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自己动手,一为不让父母担心,二对自己负责。不知道是不是受我们的影响,后来的日子里宿舍里自己做饭的同事越来越多,欢声笑语也越来越多。
想如今,光阴如梭,我和室友都先后为人妻,为人母,变化万千,遇到过坎坷,经历过无奈,心灵的困境早已化作坚定,没变的是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是对幸福的追求,是向快乐奔跑的勇气,因为我们一直都在生命远行的路上。
家人篇
我带着孩子回家过年的这一天很多人盼了很久。我抱着对周围充满无限好奇和陌生感的儿子走下车,老公和父亲在后面拿行李,母亲见着她日思夜想的小外孙笑着说让她抱抱,眼角的泪水打转后还是流到脸颊两旁,然后瞬间被母亲拭去。儿子听不懂老家的方言加上突然见到那么多的陌生面孔显得有些害怕,小手紧紧搂住我的脖子,小脸贴着我,嘴里嘟哝着找妈妈。我耐心地给儿子介绍着家里的每一位亲人,而隔天小家伙开始和姐姐家孩子抢东西吃,闹着找雯雯姐姐带他出去玩,还要和外婆躲猫猫,适应能力超乎我的想象。
“这次回来呆几天?” 母亲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见我只笑不答的态度,母亲又说:“若是能过完元宵再走就好了”。我转移话题指着即将出锅的梅菜扣肉说:“妈,这肉要切炒到什么程度,这次我一定要学会……”。
偷尝母亲刚出锅的菜,看着到处摸索的儿子,老公和坐在沙发上的父亲探讨新买的手机怎么连网,我居然幸福地笑出声,回家真好!母亲终究是母亲,她明白女儿的心思,而做儿女的又怎么能不懂她老人家的心意。我不敢给母亲许诺,但在心里默默说,下次一定要尽量。因为世界再大,我们一直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工作篇
一份契合心性的职业可能让人感到应付自如,成为令人兴奋的经历,但绝不可让它变成一种墨守成规的作业流程。我总是感到能遇着许多习惯研究的前辈们而庆幸,他们使我受益匪浅。即使站在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向前迈一步,我一直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成长是从点滴积累开始的,要在前进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完善自己。一路走来,是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影响了我,是他们协同作战,攻坚克难的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向前迈进,是他们的包容和帮助加速了我的成长。
如果把金字塔拆开,也不过只是一堆散乱的石头;生活如果没有了目标,就只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把始终如一的努力凝聚到每一天,去完成一个目标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积成了生命的永恒。前辈干过的项目甚多,那一段段奋斗的历程早已成为他弥足珍贵的财富。每每说起,顾而乐之,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成长的路上。
唯有将幸福变成一种成长着的动词,才能够用那些美好的、粲然的、深情的去形容一个人的生命和人生。
因为我们一直都在路上,成长便是幸福,用心灵的呼声,只为伴着我的人,只为温暖我的人。
写于201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