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 第三篇 重拾学业篇 第二章 再向实践求真知(
第二节 再次实习方入境 鸭绿江边收获多
学校安排的第二次实习是走出城市,去乡镇学校。我们组是张俊雅老师带队,去临江的腊台乡中学实习。
那是鸭绿江畔的一个美丽村庄,依山傍水,景色秀美,气候宜人。一天傍晚,在往住处走的路上,远远地看见对面走过来一个人,两支手扶着顶在头上的一只带梁的篮子,奇怪的是他的手臂、篮子里外到篮子的梁都是浅绿色,走近一看,啊!全是大虫子呀!张老师说那就是作茧的蚕。它本装在筐里的,可它到处爬,爬满了筐梁、爬到了筐外,爬上了手臂,这个人就成了浅绿色的雕像了!我惊呆了!这可真是长了见识,这种景象应在南方才有,东北的气候本不适宜养蚕,在我们下乡的地方是见不到蚕的,而这里是海洋性气候,潮湿温热才适宜养蚕。
我原以为花生是像西红柿、茄子那样长在秧子上的,可同学说:“不对,是长在地底下,不信你去地里看看!”村里就有一片花生地,有一天趁大家午睡,我一个人跑到地里,想看看花生是怎么样长在地底下的。地面上的花生秧子矮小,枝条又弱,真令人失望!我好奇地拔出一棵秧子,它的根须很多、很长,就在这些根须上结着一个个像小蚕蛹似的、白白嫩嫩的小花生!它不像平日里吃的花生皮那么硬,剥开厚厚的嫩皮,里面有一颗颗米粒大的花生仁,原来它们没长成时是这个样子啊!
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两岸绿山倒映在水中,形成了江水鸭子样的深绿色,绿波荡漾,清沏见底。江面上时有两国的放排人,长长的木排顺流而下,那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啊!
有人提议:“咱们再来添一道风景吧!在江中洗洗头怎么样?”于是,我们几个蹲在石板上,将长辫子解开,在江水中洗起头发来。长发顺流漂动,一丝不乱,美妙极了!江水洗去了灰尘、洗去了燥热,不用洗发粉,不用梳子梳,随水自然地梳理着。几个妙龄女子光脚赤膊,有人干脆跳下水中去抓鱼、去游泳,银铃般的嘻笑声,清脆悦耳的歌声,随着江水回荡在两岸,这不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吗?
第二次实习没感到有多大压力。乡村老师朴实热情,孩子们天真活泼,跟他们很快就熟起来。课堂上放松下来,头脑也灵活多了,借助教案展开思路,讲得就活了;学生大胆发言,积极配合,也给我减轻了压力。很快一节课过去,顺利地完成了实习任务。
最后一次实习又回到市区中学进行。我们组是在离师范学校最近的市九中实习,到了实习校后,我接受的任务是讲高二的《国际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查阅资料,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反复修改着教案。有了前两次的锻炼,这次就没有试讲,直接上讲台开讲了。 面对一个个高过我半头的大男大女,还有坐在后面黑压压一片听课的领导、老师和同学,心中像揣个兔子突突地跳,真怕无话可讲挂在黑板上。上了讲台,我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了:欧仁.鲍狄埃写的《国际歌》,唤醒了世界上千百万受苦受难的人们,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前仆后继地为真理而斗争……我满怀激情地讲着,与学生交流着,忘记了听课的人,忘记了时间,很快就下课了。课后大家给予了肯定,校长组织全校语文老师听课,安排在另外一个班级又讲了一遍。 实习校的校长就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习结束后他向师范学校提出要留用我们几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