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全日制专硕开始普及背后的意义

2021-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姚叔叔

开篇先就国内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来段科普:

关于研究生的概念,最早得追述到汉代太学的文学掌故、太子舍人、郎中的三级选拔制度,唐代也有国子监的大成教育,再到明清时期,翰林院庶常馆的庶吉士考选制度,民国时期则照搬了西方的《学位授予法》……然而,通过翻阅各种文献、资料,得不完全数据显示:

开元20年(公元732年)之前,大成才一共招了20人,后期更是缩减了一半!而1935年至49年建国前,旧中国一共举行了9届学位考试,被授予硕士学位的也不过232人!

所以在早期“士、农、工、商”的阶级固化体制下,士作为金字塔的最高层,注定其与生俱来的上层属性;而研究生作为士中的VIP,也因此一开始就局限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样的情况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得以改善,但90年代之前,因为国内诸多难以言语的难题,虽有所发展,但也一度陷入停滞;而真正的研究生教育的大发展时期,实际上是距离我们并不远的世纪之交。

之初,国内主要是立足于学术型研究生(学硕)的培养的,91年国内才有了第一个专业型研究生(专硕)学位——工商管理硕士(MBA);而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就业市场不景气,实践型人才紧缺,则直接催生了09年国家对专业型研究生学位的增设和该类研究生的扩招;紧接着,这一措施也直接导致了如今国内的研究生专硕比例早已经碾压学硕,且“研究生千百万、专硕烂大街”这一复杂态势。


以上就是中国研究生发展历史的扼要。总而言之,研究生教育目前的发展态势看起来仍不完善、也并不健康,但这不妨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是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这段发展史的背后看到:

一方面,在早期教育体制没有成型的时候,高等教育的形式是无从扩张规模的,只能局限于数十人甚至数百人的小圈子;而待到建国后迄今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从奠基到逐渐完善,高等级的教育模式才能正式展开。

另一方面,再高等级的教育,如果不能顺应潮流,合理服务于社会,它必将面临新的瓶颈和改变;世纪之初的研究生教育大发展如此,09年专硕的增设&扩招亦如此,再到现在非全日制专硕的新变化,莫不是对此的最好体现!

在说到非全日制专硕的新变化之前,我们还得对非全日制和专硕、学硕之间的联系先做个简单的解释:

非全日制区别于专硕、学硕,它一直以来是相对于全日制的概念来理解的;但论发展,它又是在专硕、学硕发展成型之后,因为在2016年之前,无论是专硕还是学硕,他们都是没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这一界定的,所有的研究生都是全日制,通俗点说就是“全天候在学校学习”。

但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始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也就是开始允许“边工作、边学习”的形式出现,官方术语通常称为“脱产学习”,专硕和学硕也因此多出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分类和区别

发展至今天,非全也有将近5年的历史了,那当下关于非全日制专硕的变化是什么呢?这里有一组不完全的统计数据:

自20、21年开始,包括南大,武大在内的多所985、211高校,开始取消部分专业专硕的全日制招生,甚至于改招/规定只招非全日制研究生。

高校开始改招/规定只招非全日制专硕,你是否已经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非全日制它地位的提升呢?答案不言而喻;但如果仅仅是地位提升,那又何谈非全日制是对顺应潮流,合理服务于社会的最好体现呢?

开头研究生发展史科普中最后提到,09年专硕(这里特指只有全日制时期的专硕)增设&扩招导致如今“研究生千百万、专硕烂大街”这一复杂态势,可以理解,专硕增设&扩招的初衷何尝不是满足当时对实践型人才紧缺的诉求?但现在,通过在校园中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专硕人才,在和社会需求契合方面,显然已经遇到了瓶颈。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看到上图中确定改招/规定只招的几个主要专业——会计专硕、法硕、应用心理学还有新传:

一方面,这几个专业恰恰是隶属于13大学科门类当中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这几个对于理论学习已经到极致的学科门类!

另一方面,以应用心理学为例,假设你研究生毕业,在民政局工作,还没结婚,你确定你能用你的专业知识劝一对打算离婚的夫妻复合?会计也是,老板不会直接就把千万资产直接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菜鸟打理的。

是的,专硕有理论、有操作,但是没真正的实践经验哈!所以到这里,非全的价值就很容易就体现了。

对立开来看,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无论是专硕还是学硕,和全日制专硕的研究生对比,理论学习能力可能没那么强,但操作能力绝对不逊色,甚至于,他们比后者还有更深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这也侧面反应了非全设立的初衷,即面向社会人群,让这个群体可以通过脱产学习的方式提升学历,成为具备真正实践能力的高学历人才。

一直以来,非全因为其学费高、面向人群因为脱离校园太久、学习能力差甚至不愿意学习,一直存在“花钱就能上”的不利劣势和质疑,也因此,这次的高校改招/规定只招,这一举措背后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不单单是标志着地位的提升,更标志的是一种国内社会对实践人才的进一步诉求,因为相比于在学校继续学习理论、搞实习,以此来培养高等人才,从社会吸纳已经真正拥有这方面实践经验的人,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高等人才,已经成为了一条新思路、新趋势,现在缺的只是提升这方面的地位、教学质量。

最后需要说一下的是,高校大学生也是可以考非全的,但一般来说是备选,毕竟非全所需要的后期学习成本非常高,且目前政策下,非全没办法享受国家支持全日制研究生的各项福利;另外,在校大学生考不上全日制,调剂的时候可以选择非全。

由此,非全日制专硕的变化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呢?

首先,非全扩招进一步扩大了考研对象,这给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增加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其次,改招/规定只招非全,限制了相关专业考全日制的择校范畴,择校择专业的过程未来将变得愈发复杂、艰难,进而对于很多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考研积极性是一种打击。

最后,基于上面这两点,在校大学生如果对于所学专业没有理想的院校选择,竞争压力又大 ,未来选择跨考的可能性将变得越来越大;而跨考的难度无需多言,这也体现了大环境下,未来考研上岸难度的持续增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