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记散文想法

雁门长鸣,边塞九镇

2023-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申公信

      今日路过雁门关,想起《天龙八部》中萧峰在此大战群雄的赫赫威名,可结局最终还是为了和平而自尽,阿紫抱着他的尸体纵身跳下。不过在杂草丛生的地方立了一个牌子,上书几个大字“萧峰跳崖处”作为一个景点也实在是坑爹。

      说起雁门关,都是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自己也去过了北京的居庸关,辽宁的山海关,甘肃的嘉峪关和这山西的雁门关。若论起差异,山海关半是海水半城关透着一种壮美,八达岭居庸关则是雄关漫道真如铁,嘉峪关是一种大漠孤烟直的苍凉,而雁门关,更多了一层人文的色彩。

      无论是一门忠烈的杨家将,还是大汉长歌的卫青霍去病,或者唐朝的李靖薛仁贵,近一点徐达李文忠。历史上的名将,将关内关外守护的最明确的,莫过于雁门关,忠烈祠的一大串名字,跳入眼帘,赫赫威名,无人不晓。

      边塞的九镇,于此设有三镇,分别是大同,宣府和山西,与其他相比,总兵的兵力更多,权力更高,相互协同的要求更严。仔细看一下路牌,去往太原148公里,北京390公里,郑州600公里,攻破此处,少数民族的铁骑无非两日就能踏入中原,我也确切知道当年石敬瑭送走的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政权是一个多大的伤害了。

      说起边塞,还有的功能就是商贾的通行,雁门关正好位于三条主干道的交汇点,一条通往燕京漠北,一条通往三晋中原,一条通往汉中巴蜀,有此支点,不觉感慨雁门必然是汉与少数民族通商与文化融合的关键所在了。

      当然重要性对于各个朝代都有排序,例如汉与西域,雁门是起点,各大将都会驻扎在此,进可攻退可守;唐朝雁门拱卫北方,特别是武周时期,武则天在雁门关的题字流传至今;丢失了燕云的北宋,肯定是雁门关防御为第一要务,留下来不朽的故事,而南宋则是襄阳城;明朝随着少数民族后金的强大,防御重点自然是山海关了。

      古道漫漫,远去的是金戈铁马,不变的是悲欢离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