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生活财经·投资·理财@IT·互联网

发现了产品经理&基金赚钱的秘密关系

2018-04-16  本文已影响1337人  萌萌有神

上周受邀参加了一场兴全基金和且慢一起举办的行业大咖交流会,看到大咖名单的时候,我内心的OS是:你们确定要带本宝宝玩吗?

有多大咖?

比如简直要跪拜的资深基金大V、《解读基金》作者季凯帆老师,江湖人称LaoK

比如集思录副总裁、和晶睿智创始人、也是且慢绿巨人策略的主理人郑志勇老师,江湖人称Aris Zheng

再比如……且慢CEO孟岩老师

整场交流会的主题是:如何让基金投资更有效。

我猜很多人会以为在讨论高深的投资策略,但其实整场下来,无论是十年老基民LaoK或者Aris,还是坚持给几十万用户做理财教育的简七,还是我这样用投资思考耕耘一个小公众号的互金产品经理,都在探讨同样的问题:

教人买基金,真的太难了

大部分人买基金,往往都过不去下面这四个“太”:

太经不起诱惑(看到涨就想买)

太缺乏耐心(今天买明天就要涨)

太缺乏理性(跟风做投资决策)

太伸手党(……最可怕)

当天一位小哥说了下面这段话,印象很深:

金融市场上的钱也不是白来的,有人赚钱就一定有人赔钱。不想付出任何学习和实践,就想从这个市场上赚钱,和抢钱有什么区别?在大街上抢钱大家知道不能干,这个市场上抢钱就可以心安理得吗?

(发言的帅哥玉树临风,但是我没对上到底是哪位大咖,捂脸)

公开场合,大家“抱怨”一下也就算了。现场听大家讨论时,我内心的OS其实是:这不就是需求管理吗?

从业这么久,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把产品经理的思路用在管理自己上。

投资也一样。

买基金这件事,用需求管理的思路去做:明确需求——简化需求——生成产品方案——项目排期,按这个流程走,完全能避免上面的四个“太”。

①明确需求

做产品的时候,要和需求方聊清楚:到底想实现什么目的?是不是非要用这种产品形态?预期目标是什么?

买基金也一样,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买基金?什么时候要用这笔钱?希望实现什么样的收益率?

②简化需求

越大而全的需求越实现不了,要简化到核心功能,先解决主要问题。

投资的时候,就是先搞清楚你到底是最想追求低风险、还是高收益?实现不了15%的收益率,10%可不可以? 5%可不可以?

或者说我就是很想要实现15%的收益率,那么有一半概率会亏损30%的本金,能不能接受?

③生成产品方案

不做任何同行的借鉴,从0摸索一套产品设计方案,当然可以,无非就是前期自己挖坑自己跳、外加几个版本优化迭代的时间成本;

另一种选择是直接照搬优秀同行的产品方案,好处是减少了试错成本,避免一些坑;当然也会失去一些探索的乐趣。

投资也一样,自己选基有乐趣,选择像且慢这样现成的投资策略,就少跳坑呗。

④项目排期

现在选择的产品方案,到底需要多久可以实现?

把一个新功能开发上线,程序员都需要做一个排期,难的需求自然需要更长时间,接受不了就继续砍需求;

投资也一样,更高的收益率就是更复杂的需求,当然也需要给基金市场更长的时间。

这很难吗?

工作的时候都头头是道,投资的时候,心态就完全变了:

风险越低越好,收益越高越好,见钱越快越好——“克制”?谁让我“克制”不是断我财路吗?

对于投资的需求管理,管理的其实是欲望。

能做到管理好自己欲望,在投资上理性判断,止盈止损,结果都不会太坏。

话又说回来,能做到管理好欲望的人,做什么事情大概成功率都要高一些吧。

我建议产品经理们可以多琢磨琢磨这个事:先把本职工作干好,然后用管理需求的方法,管管自己的投资需求。

至于买基金这回事,其实我特别想知道:

如果我说至少要有持仓10年的耐心,你会怕吗?

最后放一下这次活动的大合照,感觉没把我拍得太好看(喊话且慢的摄影师:下次拍妹子的时候先修图再放出来好吗←认真脸)

(想看本系列的其他文章,可以关注我的简书主页)

- E N D -

萌 萌 有 神

AFP金融理财师,资深互金产品经理

专注互联网人的投资理财和赚钱之道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萌萌有神,已由维权骑士维权,转载请务必提前联系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