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出正确的结论:思维由何而来?
理解我们的大脑
人的大脑有三个独特功能:思维、感觉和需要
思维的功能是创造涵义,弄明白我们生活中所发生事件的涵义,把这些事件归入制定的类型中,为自己找到模式。思维不断地告诉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什么,正在发生的是什么,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大脑的这部分功能是用来搞清楚这些事情。
感觉的功能是监控或者评估思考功能所创造的涵义,根据我们所赋予生活中所发生事件的涵义,评估它们是如何的积极或者如何的消极。大脑的这项功能不断地告诉我们:你应该这样去感受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你干得真是很不错。或者,当心,你要碰上麻烦了!
需要的功能是当行动与我们对于什么是中意的,什么是可能的定义保持一致的时候,把能量注入行动中。大脑的这个功能不断地告诉我们:这是值得的,努力行动啊!或者,与此相反,真不值得,别费事了。
我们的头脑持续不断地把这三件事物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中正在发生些什么;关于这些事件的(负面的或者正面的)感觉;根据前面两件事需要我们投入精力来追求的事物。
思维、感觉和需要的联系
思维、感觉和需要之间有着紧密的、动态的相互联系,每种功能都在不断地影响其余两种。当我们明白自己受到威胁时,就会感觉到恐惧,随之不可避免地想要逃离或者是攻击正在威胁自己的东西。
对于每一种积极的念头,如果大脑“相信”它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之匹配的积极情绪。反之,对于消极念头,大脑会产生消极情绪。
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到喜悦、欢乐、沮丧、痛苦、迷茫、欲望、激情和冷漠,是因为我们对所经历的一起处境赋予了意义,我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考虑,并和我们认为在类似场景下会产生的感觉相联系。这些意义可以基于自己的洞见、客观现实、幻想、甚至是对现实的异常认识。对于同一件事情,一个人也许感觉到痛苦沮丧,另一个觉得好奇兴奋。
对比分析
如果有两个学生都面临着提高写作能力的问题,第一个学生可能是先感觉到困难,然后是困惑,最后觉得沮丧而彻底放弃。这个学生就是对提高写作能力这个任务赋予了消极意义,把它看做是注定失败的事件。因为他觉得写作应该是个简单活儿,而一旦发现其实很困难就会有受挫感。
相反,面临同一任务的学生却把它看成是令人兴奋的,甚至是振奋人心的挑战。这不仅因为他在写作方面有一技之长,还因为他们在迎接任务时的心态不同。他认为学习写作就应该很困难的,理应话费很多时间,如果妙笔生花就必须一遍又一遍地修改。
他们所面临的任务是相同的,然而,面临挑战时是得心应手还是捉襟见肘,迎接挑战时是欣然接受还是怯步不前,最终会成功还是失败,这些是两者的不同之处;这根本上是由一个人面对环境时的思考方式所决定的,而不同的思维与行动随之也产生了不同的情绪。
本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自 理查德·保罗和琳达·埃尔德所著的《批判性思维:思维、写作、沟通、应变、解决问题的根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