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光
最近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似乎又为我打开来一扇窗。走上讲台的第三个年头,褪去了初为人师的新鲜感,愈来愈感觉到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老师的重要性。我希望我的学生喜欢我,但我更希望我的学生喜欢我的课堂胜过喜欢我本人。
从上大学开始就在各类的阅读中看过这本书的推荐,由于各种原因搁浅了阅读计划。如今终于翻开了它,并且爱不释手。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关于阅读的介绍。除了师者自身阅读外,他还应该做一个领路人,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在书中《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当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脑袋里最先蹦出来的是如今班里的一个内向而腼腆的男孩子。去年他从其他学校刚转到这个班上三年级,阴差阳错的原因我成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刚接手时,我有过低落的情绪,因为这个班的差生实在太多,而这个小男孩正好是其中之一。
刚开始上课时,我留意到他上课时总是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坐着不出声。甚至,请他起身回答问题也不张口。在一节早读课上,我看着他的书,连最起码的段落都划分错了。这个在一年级就有一半同学都掌握了的内容,而他竟然还不会。再联想到之前在其他地方看到他的考试分数,那一瞬间我才理解原因。震惊之余,我俯下身,轻声地告诉他段落标错了。他小嘴微微张开,疑惑地抬着头看我。这时我才发现,原来他长着长长的睫毛,睫毛下边是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特别好看。
讲解之后,我发现他还是一脸疑惑。那一刻心里有一丝无奈,也有一丝泄气,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正当我想放弃之时,我突然意识到,或许用普通话来交流他不能理解。于是,我又耐着性子用方言跟他说了一遍标段落的方法。在我的注视下,用手指着,终于他完成那篇课文段落的划分。而后,我又看着他在一篇新的课文里头标好了段落。
这是我与他的第一次接触。在熟悉以后,有好几次我都看到他在空闲的时候带着他的小伙伴一起读语文书,并教那个基础比他还要差的同学划分段落。
时间就在不经意间流逝着,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阅览室里看到这个小男孩正专心致志地看杂志。脸上的神情与专注是这一年多来我在课堂里从未见过的,带着好奇与愉悦,他的眼睛里闪着光。
那一刻,我真的惊呆了,这才是一个人认真学习时候应该有的模样。震惊之余我也不断反思,为什么在我的课堂里费尽心思吸引他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但从他的脸上看到的更多的是沮丧呢?或许,在课堂教学中、在众目睽睽下发言带给他的紧张感超越了学习本身带来的愉悦感。对于内向的学生而言,独立的学习时间、感兴趣的书籍往往比课堂里的学习更具吸引力。
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对于内向的他们而言,老师仅有的关怀并不足以让他们勇敢地踏出自己的心灵保护区,进而与其他同学其乐融融地学习在一起。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束光指引着他们,在他们那了无生气的心灵上播下希望的种子,用师者特有的耐心去呵护,让这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让阅读之花开在他们的心田。而这一束光就是阅读,充分地课外阅读。
我曾经也是一个十分内向的学生,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跟班里的这个小男孩一样,在老师的课堂中找不到乐趣。
可我深深记得在我小学四年级时每天的午休,我一个人捧着手头上仅有的两本《同步作文》(一本是爸爸买的、一本是表姐送的)反复阅读,专心到一个陌生叔叔走到我的旁边我也不曾发觉。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的心中就播下了关于阅读的种子。从高中开始,每个月不间断地看《青年文摘》。到了大学以后,随着学习资源的丰富,看书便成了家常便饭。
我感激阅读带给我的满足与愉悦,同时也很庆幸自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这让我心有牵绊,一直不敢在这方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而今,身为人师,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阅读之光闪烁在自己学生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