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们真的知道汉语继承语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吗?

2016-05-08  本文已影响558人  龙凤中文

2016-05-06美国-知老师龙凤中文

作者介绍

知老师,在国外从事中文教学近十年,拥有美国州级教师执照,曾在美国公立和私立学校担任中文教师,现任一私立学校教务长

我们真的知道汉语继承语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吗?

如今 “对外汉语教学” 似乎是指在汉语母语国(主要是中国)教外国人汉语。像本人这种在国外教当地人汉语似乎叫“汉语国际教育”。我不清楚这“汉语国际教育”包不包括在国外教华裔继承语这部分。在我看来,把汉语作为继承语的教学和把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根本就是两个学科,他们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

我很赞成把“对外汉语教学”、“汉语继承语教学”和“汉语二语教学”分开,因为三者的很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甚至教学目标、学生习得顺序等都不同。那么针对这三者的研究也应该分别进行。

1. 汉语继承语教学

我今天身体力行一回,这篇文章专门探讨一下: 汉语继承语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

在美国教中文,“教什么”似乎早已不是问题了。美国有ACTFL 的5C 标准(上图)以及其can do statements、College Board的六个教学主题等等,它们其实就决定了学校的中文课应该教什么;然而最近发生的事,让我觉得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我个人的教学经历告诉我:这个ACTFL的5C标准似乎不是针对海外华裔继承语家庭制定的,或者说,它的有效性目前仅体现在教授在家说英文的美国家庭的学生上。而对于在家父母说普通话的学生,即周末中文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能否用这个标准来规范他们的老师在周末学校教什么、他们在周末学校学什么呢?事实是:规范不了!

在美国最普及的汉语继承语教材大概是《马立平中文》和《暨南中文》。这两套教材都跟ACTFL的标准和College Board的六个教学主题都有差距。当然,不排除老师个人通过努力和补充,把这两本教材和上述的标准与主题衔接起来。然而,ACTFL的标准也存在了很多年了,直到今天没有一套和ACTFL的标准契合一致的、又适合华裔学生的中文教科书出版、使用!所以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周末中文学校的管理者或老师根本不认可ACTFL的标准对华裔继承语学生的有效性,他们宁可认同市场上的某些教材!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中文教育的微信群中都有教材之争的话题!

2.三种教学理念之争

最近我所在的一个微信群里,市场上的几套中文继承语教材、或者说教材背后的教学理念正在有意无意地“较劲”。其中一派的声音是海外华裔学生学中文应该以“认同华裔血统”和“传承中国文化”为目标,而他们“安利”的教材就能让学生达到这个目标。另外一派则认为在美的华裔学生首先是美国人,应该采用ACTFL的标准来规范“教什么”,同时与美国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接轨;如果灌输一种大“天朝”文化的优越感,反遭学生厌恶和鄙视。双方你来我往还没消停,第三派发声了:海外华裔学中文应该以集中快速识字、自主阅读为目标。他们还给出了每个年级应该认多少字的字数。至于学生阅读的内容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还是和其他的反而不是问题,言下之意:如果学生能认字,他自己选不就行了,争什么呀!

上面这三派也是各有各的道理和“槽点”。

1)先说第一派:海外华裔学生学中文应该以“认同华裔血统”和“传承中国文化”为目标。

我不知他们所谓的“认同华裔血统”所云,不敢妄加评论。就说“传承中华文化”吧。其实我个人不反对这个定位目标。然而现实是,迄今为止没有老师说得清楚"传承中国文化"怎么用can do statement 来评量,甚至就连最基本的问题“什么属于中华文化、什么不属于中华文化”,我发现老师之间都有很大分歧。所以派中又有派。

这可以从几个月前一个关于“孝”的讨论中看出。这个“孝”到底能不能算中华文化的一个特征呢?老实说我都有所怀疑!从很多的古代法律刑典中看出,在古代“忤逆”要负法律责任的。而法律本身是有震慑的作用的。可是,如果那时的中国人是在如此震慑之下才孝顺,你能说他们真正孝吗?我不禁要问:如果没有这种震慑了,那时的中国人还孝吗?

关于上面这一点其实反例多多。比如,很多国家的法律都规定抢劫、杀人要负法律责任,可是没有哪个民族或国家说自己的文化是“反抢劫、反杀人”吧?再比如,我们都承认巴西、德国等国家有足球文化,可是我从来没听说这些国家有法律条文规定父母不支持孩子踢足球要负法律责任。所以说,越是不需要法律约束而民众自觉维护的一种习惯或价值,越有可能算作一种文化特征。

还是回来说这个“孝”。其实,“孝”作为一种价值观在中国西周时期的意思、在西周以后的意思和现代社会下所倡导的内容三者是有差别的。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华文化也是一直在变的。如果真要介绍这样的一个文化点,从最基本的“准确原则”出发,就无法 “笼而统之”吧。

最后一点,难道中华文化中就没有值得摒弃的部分吗?恐怕谁也不敢说"没有"。古代的“孝”就没有“人人平等”可言。这和今天的价值观不符。可见仅有"传承"似乎是不够的。

举上面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现实,就当前老师们的文化知识和理论基础而言,如果真的用这一派提倡的目标作为华裔中文教学的目标,我们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这一派现在遭吐槽是必然的!更何况,他们“安利”的教材中有太多的课文引起争议。比如《凿壁偷光》就引起ABC学生的反感,他们不理解为啥"凿开邻居的墙"的行为在中国反而得到表扬,难道为了读书就不择手段?学生们说:手段的不正确,让人怀疑结果的正确性!教学教出这样的结果恐怕是走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反面了。

2)再说第二派:在美的华裔学生首先是美国人,应该采用ACTFL的标准来规范“教什么”,同时与美国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接轨。

如前所说,这一派立论的支点是在美国中文学校学习的学生首先是美国人,所以中文课上的所学内容不能有悖于美国的社会价值体系,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课文内容最好与美国日常学校的所学内容接轨。怎么接轨呢? 就是以ACTFL的标准和AP的六大主题为指导,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给美国学生写的嘛。

上述的观点其实可以从他们教材的课文上、尤其是高年级的课文上明显体现出来。和第一派“安利”的教材相比,他们的课文中有关中国的内容不多,比如中国古代寓言、 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就很少,取而代之的是国外作品的中文翻译版和缩写版。和中国有关的课文往往是介绍中国的留美人士;而其它有关中国本土文化的介绍仅在课文后有一小段介绍。一句话,他们课文的风格和第一派教材课文的风格正相反。

于是,第一派首先质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不教文化,何必学这个语言?那些内容又何必先翻译成中文再用中文学? 直接看英文的不就行了?

我不能说第一派的质疑毫无道理。我甚至常常认为,很多体现文化的字词还真就没法准确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比如我们常常说的"儒”,“道”,等等,翻译成英文不过是翻译成了一个符号,没有任何意义;更不用说中国的很多成语,以及什么“红彤彤”、“绿油油”之类的。所以第一派说,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没法精准翻译,才必须要学这个语言,从而能真正地了解。

第一派的另一个质疑:ACTFL的外语学习标准是否真的适合华裔继承语教学、适合华裔这个特殊的美国学生群体?这就是我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提到的问题!而AP的六大主题似乎包罗了世间一切,恐怕无论哪篇课文都能归于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主题吧?既然如此,那指导意义又有多大啊?

3)再说第三派:海外华裔学中文应该以集中快速识字、自主阅读为目标。

第三派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在学习的前几年先集中认字,等到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再把教学重心放到阅读上来。这时,学生在阅读理解上会有一个飞跃。学生通过阅读来汲取和学生年龄适当的知识,或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从而做到“自主阅读”,就是“想读什么就能读懂什么”。而这样的自主阅读又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他们继续学下去。

这一派的目标恰恰打中了海外华裔继承语教学的一个顽疾:学生的识字量不够,无法让学生阅读适龄的书籍。(举个反例,就是第一派“安利”的教材中的课文,三、四年级的课文还在教童话故事,再加上课文中的那种“老奶奶给宝宝讲故事”的口吻,让学生觉得实在太幼稚,学起来没兴趣。)

那么,学生在最初几年是怎么完成的快速识字、或认字量的积累呢?有的说应该“读经”,有的说应该读“韵语”。抛开这两个“派中派”的争论,两派都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中文里同一个字,跟不同的字搭配就有不同的意思。所以“认字”并不等于“知意”!我见过不少学生,他们能把一句话中的每个字都认读出来,但是却不懂这句话的意思。比如,学生都认识“刮风”的“风”,“采蜜”的“采”,但是不知道“风采”是什么意思。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一一举了。

另外,如果前几年先集中认字,并以识字量为评量标准,那词汇的学习、句型的学习、段落和语篇的学习又如何进行,何时进行呢?没有上述三者的学习,学生真的能自动达到“自主阅读”吗?会不会造成学生前几年的学习中“囫囵吞枣”,或“生吞活剥”呢?

不能说这种教学法中完全没有“可理解性输入”,但是我本人对这种只问“输入”不问“输出”的方法满脑子问号。我觉得这类学习更像一个记忆游戏,而“希望学生集中认字后再大量阅读”的目标更像一张“空头支票”,不知道以后能兑现多少。如果学生忘得比记得还快怎么办?以上几个问题我至今没有看到这一派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3.现实情况

我一点儿也不吃惊有上面的争论,而且相信类似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甚至还会有其他教材加入这个争论。只是如此争论的结果让旁观的家长更加一头雾水。试想,这个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哪本教材呢?如果学了几年后发现教材或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法不靠谱,不适合,还有时间改弦更张吗?恐怕没有了。

这些年我遇到的学不下去的孩子实在太多了!我接触过以这三派的理念和教材为主的几个周末学校,发现每个学校高年级学生的流失率都差不多,都一样地惊人。

几年过去,孩子的中文水平没有提高,反而讨厌中文;家长则忧心忡忡,不再相信周末中文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就没有了继续掏钱交学费的动力;结果是周末中文学校一直惨淡经营,明知学费低得令人发指也不敢涨学费,让周末学校的老师“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于是水平高的老师在周末学校都干不长,形成了人才“逆淘汰”。

这实际造成了一种综合型浪费,无论对老师、家长、还是孩子,浪费的是时间、金钱,甚至兴趣。

4.呼唤出新规

为了减少浪费、提高教学功效,我真心希望ACTFL能出台一个适合汉语继承语教学的标准,或者把专门适用于海外华裔教学的内容加入现有的标准中去!我觉得这个工作值得而且必要!

不要因为周末中文学校不是美国的主流学校就以为不值得。华裔继承语的学生占了每年College Board AP中文考试 (即:大学中文预科考试) 学生的大部分,而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就出自周末中文学校!这些“非主流”学校却为AP考场提供了“主力部队”。其实我不敢深想,难道这些年以来AP学生中的“主力部队”和他们的老师反而是在一个无合适的教学标准的情况下教和学的吗?难道“主力部队”的老师们自己决定标准吗?

至于其必要性,除了上面说的,我还可以举两个例子:

对于5C中的交际功能,对于华裔继承语学生,他们要通过学习中文来交流什么呢?我所接触的这类学生,中文听说不是问题,家长里短的日常用语更没有问题,那个can do statements中的很多项,他们在家就can do了,还来周末中文学校做什么?

对于5C中的“比较”,到底比较什么和怎么比较呢?记得有个老师在微信里分享,她教中国的唐朝的时候“告诉”学生,那个时候的中国就相当于今天的美国。她分享说,这就是5C中的比较,让学生们为自己的母国是“强国”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自豪。还有不少老师在微信群里分享他们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意识到中国文化具有优越性。我只能说,这样的言论让人汗颜。原因很简单,文化无高下!这跟“人种无高下”是一个道理!

此外,我也希望老师们能一起来探讨一下“海外华裔继承语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这个问题。如我上面所写定有不妥之处,诚恳地欢迎老师的指正!

注:本文截图来自ACTFL video “World Readiness Standards Overview”

往期精彩:(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1.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你了解吗?

2.美中小学汉语课实用教学方法分享

3.美帝小学课堂的“教学武器”

4.干货|完整的美国汉语课教案

5.福利|美国老师教你超级好用的课堂管理方法

话题墙

针对在国外的华裔学生,您觉得我们应该教什么好呢?

欢迎大家在文章底部留言探讨哈!

龙凤中文Q群:446968874

公众号ID:LONGFENGCHINESE

我们只做原创,不做文字的搬运工!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其他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如想转载,请联系小编。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