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来到陌生城市,第一夜怎么过?出乎意料
本文继续解读《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三章。
上回说到,孙少平终究是凭着勇气走出了双水村,来到了黄原城。这黄原城的原型地其实就是现在的延安,对他的意义非常重大。
他先是来到第一个对他意义重大的地方:东关大桥头,这是他开始“找工作”的地方。
但是这第一天,他并没有被包工头挑走。这也是理所当然的——生活哪有那么容易啊,不然就不是“平凡的世界”,而是“幸运的世界”了。
而揽不上工,首先就意味着他没地方住。
他最好的朋友金波在黄原,但是少平不愿意去找他,因为“他不愿意这么一副样子去找他的朋友”,年轻人总是要面子的。
那就住宾馆?可是这不会成少平的选项。不是因为他没钱,“他身上带着哥哥给的十五块钱”,各种旅馆也很多,但他“舍不得花钱”。这钱来得不容易,那是父亲和哥哥的血汗钱,他怎么可能用到“享受”上?
他想到了去住长途汽车站的候车室,“那里有长木栏椅子,睡觉蛮好的”。他还真的去了,结果刚到候车室门口就被值勤老头拦住了。
少平尽管失望,但他也理解:“如果这里可以过夜,那么揽工汉把这地方挤不破才怪哩!”
他当然更不可能去找田晓霞。
这时的孙少平,可真叫“走投无路”,又回到了东关大桥头。
那么,跑到山上去过一夜?但“现在才是阴历四月初,天气仍然不暖和;尤其是夜间,还相当冷”;在街头过夜?也不行,“万一让警察带走,会急忙说不下个明白的”。他那个时候,治安环境跟现在是不一样的。
彷徨无计之际,少平突然想起离家时父亲跟他说过,“黄原城有他舅一个叔叔的儿子,住在北关的阳沟大队,有什么事可以去找他”。一听这个排法,就知道这亲戚关系实在有点远,但好歹也叫“舅舅”,“比找纯粹的生人要强”。
孙少平就打算要不要去找这位远亲舅舅。
奇怪了,少平为什么宁愿找这么一个三竿子才抹得着边的远亲,却不愿意去找好朋友金波呢?
这就涉及到传统中国“亲戚”的特殊性了,所谓“走亲访友”,亲戚似乎天然地是可以投奔的。
《红楼梦》里刘姥姥到荣国府来“打秋风”,虽说心下没底,却也是理直气壮——谁叫咱们是“干亲”呢?王熙凤根本就没听说过这门亲戚,却也认同亲戚就该多走动,表示就连皇家也有三门穷亲戚的。
就是说,有困难找亲戚,那不丢脸;而朋友,那却未必了,至少,得讲个“平等”才行。
但问题是,少平“人生路不熟,得边走边打听,赶天明都不一定能找见这家亲戚”。所以一时之间是不用想了。
这时少平又想起了“一个半生不熟的人”:诗人贾冰。应该还有朋友记得,在第一部中,少平和晓霞来黄原城讲故事,当时他们跟着县文化馆杜馆长,应邀去原西县老乡贾冰老师家吃过一顿饭。
贾老师家的路他还记得,还记得“他们家有好几孔窑洞”。他甚至想到,“说不定能在那里凑合几个晚上呢!只要晚上有个住处,白天他就可以到大桥头来找活;只要找下活干,起码吃住就有了着落”。
不过,当他找到贾冰家时,贾冰已经不认识他了。这不能怪贾冰:“他太平凡了。那年仅仅一面之交,还是杜馆长带着,人家怎么可能记住他呢?”
实际上应该感谢贾冰,因为尽管他经少平提醒才想起过去的印象,就直接把他引到了家里,也没有因为少平表现出对诗歌没什么兴趣而不留他,给他安排了住宿。
不过贾冰的爱人“既没看一眼少平,也没说话,看来相当不欢迎他这个不速之客”。但孙少平“并不因此就对贾冰的爱人产生坏看法”,而是想到,“估计这家人已经不知接待了多少像他这样来黄原谋生的亲戚和老乡,天长日久,自然会生出厌烦情绪来”。
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将心比心,相互理解才行。
总之,这一夜,少平就这样安顿下来了,第二天的事,那就下回再说吧。我们会发现,有时候,亲戚真的还不如贾冰夫妇这样半生不熟的人甚至陌生人。
留言讨论吧!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