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是怎么摔伤的?
本文参加小慢可主题征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刚下班,从中学时代持续至今的死党小曼微信过来一个故事,让我分析分析。
“一个男人在街上正常行走,突然平地摔了一跤,崴了脚。
回到家中,老婆问男人:“是不是看手机没有看路,摔了吧?”他老实回答:“没有看手机。”老婆露出了怀疑的眼神。
医院里,医生问男人:“是不是让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诚恳地回答:“没有。”医生露出了怀疑的眼神。
单位里,男人要求请几天假,领导问:“脚为什么会摔伤?”男人撒谎道:“我走路看手机,脚不小心撞到石头。”领导满意地点点头,给了男人三天带薪假。
后来,男人遇到一个高僧,说起这件事,高僧很肯定地告诉他:“你的脚就是看手机不小心撞到石头摔伤了,你记错了。”
男人不懂,高僧为什么会这样说?”
看完了,却不知道小曼搞什么花样。老婆、医生不相信他,领导倒乐意接受他的假话,最费解的是高僧,他是什么意思呢?
看看时间不早,这两天心里不痛快,我还是抓紧时间先去泳池去游个一千米吧!
在游泳池里我一下一下机械地划着水,突然就想起前两天找小曼吐槽过公司的烦心事,这个故事八成和它相关!
胡乱游了几圈,我收拾回家,连线小曼,问猜的对不对。
小曼发过来一个狡黠的笑脸:“那你说说怎么有关?”
事情是这样的。我不久前跳槽到一家公司,是被高薪挖过去的。工作性质和之前差不多,但公司的业务规模比以前那家大不少。我很满意,想在这里好好干,一门心思扎到了工作里,再说,我本来就是靠工作立足的那种人,一切都很自然。
不出所料,很快我就做出了成绩,不仅得了奖金,老板还大会小会拿我做榜样,要求公司同事向我看齐。
“江湖”上曾听人说起的事情发生了,就此我被同事集体孤立,说我不择手段向上爬,还不时有人说些难听话刻意让我听见。
我觉得很憋闷,本来公司发展靠的是大家的业绩,我把业务做好了,并不仅仅自己受益,更多地是对公司的贡献,公司好了,大家不也好吗?怎么就不择手段向上爬了?为什么他们要把别人想得这样不堪?
小曼是个才女,做着一家大公司的HR,还兼职心理咨询。我心里堵得难受,就跑她那里去倒垃圾。
故事的‘男人’,在说真话时,对方全都表示怀疑,谎话却被领导认可,达到了请病假的目的。最后又遇到一个说话奇奇怪改的高僧,既然是高僧,说的话想必有玄机吧?
小曼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什么呢?结合这些天的遭遇,她是建议我顺着大家的意思来吗?是建议我佛系一点,万事不计较吗?是说没办法让所有人都理解吗?
我把这些猜测发给小曼,请她解惑。
小曼笑呵呵地回信了,“靠点谱,特别是最后一点。”
我求她快给我上上课。
“这么说吧,人类在语言、词汇、表达、解读这些技术层面实际上存在诸多沟通障碍,再考虑到不一样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产生对立和偏见,甚至表现得激烈和情绪化,几乎就是必然的了。”
“听得懂吗?”小曼调侃。
“废话!接着说。“我也没客气。
小曼接着说,比方‘努力’这个词,你的理解努力是起早歇晚地锤炼工作技能,精益求精地打磨技术方案和投标书,潜心研究市场和对手,制定恰当的价格,这些是你心目中立足和制胜的基础。而另一些人的理解,努力约等于奉承拍马,拉帮结派,甚至费尽心机卖身投靠。
一个人,到公司不久就拿奖金,被老板信任,持上面那种思维方式的老员工抱起团来,孤立打击你不是很正常吗?这同时也是立场问题,你遇到这些还算轻的,还有人被处心积虑地陷害呢。
更何况人本能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天生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别人,看事物,看世界。
我好像懂了,也就是说,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别人,而人的三观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就不同。
所以故事里的‘老婆’和‘医生’出于自己一般性的经验,都不相信‘男人’说的是真话。也就是说,很多时候不被理解是正常现象,你说对吗?
那,我该怎么应对呢?只好不理他们啰?我问小曼。
小曼又给我发来了一大段: 面对误解和孤立,人的反应也是各种各样的。有些人足够强大,可以做到心无挂碍,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你就不同了,你感受到了,听到了,又做不到心无挂碍,所以你还是应该多少做一些尝试,比如,拿出一点时间和同事们交往,了解她们,逐渐也让别人理解你,其实怎么做你都懂的,我就不多说了。
努力过后,如果效果不好,天也不会塌下来,每个人都需要生存,就像我老家那句土话,蛇有蛇路,鳖有鳖路。
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实力,你的业绩,你的能力,你的视野,这些是你真正的优势,毕竟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是正道,你自己其实很清楚这一点。而且情况都在不断变化的,说不定哪一天,你的同事们又主动来示好也不一定。
小曼说了这么多,我觉得醍醐灌顶,正想说什么,小曼又说:“且慢!我还没说完。你是否想过,你被同事集体误解和孤立,并非完全无辜呢?“
我大呼冤枉:“什么?我做错什么了?“
小曼说:“我问你,你全力以赴地工作,除了助力公司发展,就没有加薪、升职、实现个人价值的企图吗?”
“那是自然,我做了贡献,这不是我应得的吗?说实话,老板已经准备升我当业务总监了。”
“所以,你同事说你‘向上爬‘并非子虚乌有啊。故事里那位高僧的话就是这个意思,你觉得冤枉,其实并没有深入地分析过自己。当然了,只要手段光明正大,“向上爬”并没有什么不好。“
小曼继续,你想想,她们都先你而进公司,你不能说她们以往没有做出过任何成绩吧?眼睛盯着这个职务的一定也不止一个吧?你一来就断送了他们的希望,她们能不生气吗?你若早看到这一点,也许会更注意处理和他们的关系,也许情况会好一些。
不过呢,话说回来,老板高薪挖你,就已经证明了他们不能满足公司的要求,最起码没有达到‘业务总监’的职务标准,只可惜他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只顾纵容自己的情绪发泄。他们如果借此契机反省自己,多找找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机会也可能就会向他们招手了。
这更说明能力越差,发展水平层次越低的人,就越缺乏思想上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能力,也就越容易产生偏见和偏执。而能力越强,站位越高,就越容易获得自信与安全感,更容易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局限,看到他人的长处与价值,也更能够理性成熟地对待不同意见。
想到这些,你还有什么好委屈和郁闷的呢?严格说来,如果你一味地感到委屈,你将来会难以胜任‘业务总监’这个职务,因为这个职务要求的可不仅仅是单打独斗哦。
小曼说到这里,我是彻底地心悦诚服了,给她发了几朵小红花,表示感谢。她哈哈大笑,说我能让你这个女强人服气,也很有成就感。
小曼意犹未尽:其实这种因为个人经验,见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差异,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存在于家庭、职场和社会一切关系中。故事里的‘老婆’,‘医生’,‘老板’就分别代表着这些不同的群体。
给你举个小例子。我大姑家的大表姐是学数学的,小姑家的小表姐是公交车售票员。小表姐请大表姐给自己的女儿补习数学,结果小孩只想让表姨替她做题。大表姐要求孩子自己做,不会的再给她讲,未料小孩不听。大表姐无奈好让小表姐说说孩子,说这样根本没法辅导。小表姐从此记了大表姐的仇,不再理睬她。
这里小表姐的表现就充分说明了她的认知局限,她理解不了大表姐的好意,不愿意大表姐批评她的女儿,怀疑大表姐不愿意辅导她的孩子,才借故推脱。你说这是哪儿对哪儿呀,又怎么和她说清楚呢?
我听了小曼这一席话,明白了无论在家庭,社会还是职场,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你在别人眼中到底是什么形象,你也没有必要过于关注这些,重要的事情还是做好自己。而且,别人眼中的你说不定也反映了你自己未意识到的那一部分,你怎样做,就看这部分是什么,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了。
另外,做好自己,并不是说放弃与别人的沟通,相反要尽力去和家人、同事交流,克服沟通障碍,争取他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