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三)(杨真海传讲 刘力红整理)
黄帝内针——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三)(杨真海传讲 刘力红整理)
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五术与全科
中医治病有许多的方法,但,千法万法都不离阴阳,这是定则。所谓:谨熟阴阳,无与众谋。不仅诊法如此,治法亦如此。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举出了砭石、九针、毒药、灸焫、导引按跻这五种常用的治法,我们可以称其为中医的五术。术虽分五,但都是围绕如何调摄阴阳而展开,离开了这个原则,也就不能称之为中医的术了。因此,不管行业内外,其实都可以用这个原则作为衡量标准。
所谓五术,即是中医的全科。今天我们将全科定义为心肝肺肾,定义为内外妇儿,从中医的角度看,这些不能谓之全科!一个称职的中医,不可能会看心脏的病而不会看其他脏的病,也不可能会看男人的病而不会看女人的病。中医人所受的最基本的训练,是整体观、是辨证论治,在这样的训练下,能治一个病就能治一百个病、一千个病,能治一脏的病,就能治所有脏的病。因为万病不离阴阳!所以,现在我希望大家能够把认识调整过来,中医的全科是指五术俱全。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砭石,你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针刺依此类推。而不是需要针刺的,推到针灸科;需要刮痧的推到砭石科;需要吃中药的,推到中医科。这些都是中医,都可以在一个科里解决,这才叫全科!
从更根本的层面说,中医就是为全科而准备的因为它在理上是贯通的,五术皆出一理,就是阴阳。这一点需要提请特别的注意,因为现代科技的分析观念,它呈现在运用方面,就是分科越来越细。过去我们常说隔行如隔山,今天不是了,今天是隔科隔室就如隔山了。这样一来,一个心脏一个脾胃都老死不相往来,还说什么整体观呢?完全没有了!所以,我在这里传讲黄帝内针,大家一定不能仅仅当针道来听,这里面一定是全科的,针道明白了,其他的自然也会明白。
黄帝内针——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三)(杨真海传讲 刘力红整理)致中和
既然万病不离阴阳,五术皆原一理(阴阳),那么,我们如何来调摄这个阴阳呢?先让我们回到《道德经·四十二章》里。老子在这一章揭露了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其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一章的时候,我记得跟大家作过交代,我是搞地质出身,所以,当我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自然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一般的理解,道生一,一是什么呢?是天,顺下去,二就是地,就是人,三才具而有万物生,这是顺理成章的。当然,还有另一种理解,一是什么呢?是阳,二是阴,从奇阳偶阴的角度,这也完全讲得通。那么,三呢?一加二等于三,阳加阴等于什么呢?等于即阴即阳,等于非阴非阳,等于阴阳和合!思行于此,专业上的素养,让我想到这是一段与宇宙起源有关的文字。
有关宇宙的起源,现在公认的说法是大爆炸理论。爆炸使我们]联想到诸多伤人毁物的画面,也使我们想到当今世界诸多工程的奇迹。怎么爆炸还会创生宇宙呢?我们实在无法也不用去细想这桩事,把它交给霍金先生好了。而对于有关“宇宙常量的一致性”的概念描述,倒是作为一个中医人应该去思考的。在欧文·拉兹洛的《全球脑的量子跃迁》一书中这样记述道:“若宇宙的早期膨胀速率比正常小十亿分之一,则宇宙将几乎瞬间大瓦解;若速率快于十亿分之一,它会因为太快而最后只生成稀薄冰冷的气体。”诸位当我们看到这一段文字,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十亿分之一是什么概念?它太微不足道了吧!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太微不足道的差异都没有,才有形成我们今天生活着的宇宙的可能!宇宙的诞生是多么多么的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它!
然而,是谁让宇宙最初的膨胀速率不慢这十亿分之一?也不快这十亿分之一呢?现代科学的回答是,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叫作“一致性”的常量,是这个一致性常量确保了宇宙早期的膨胀速率恰到好处,从而确保了宇宙的诞生!那如果我们要再往下问一句:宇宙常量的一致性是谁给出的?恐怕大多数科学家会致地回答:上帝给出的!
这个问题虽然是个超越常识的问题,但是作为中医人,仍然是应该去思考一下的。否则,我们如何去向黄帝交代他所开出的阴阳清单有没有问题?既然阴阳能够作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那么,它就应该在此处有个说法!宇宙的大爆炸产生了宇宙早期的极速向外膨胀,如果借用廉溪先生《太极图说》中的描述,这应当是太极动而生阳”的过程。因为向外的膨胀铁定为阳!虽然,廉溪先生在之后的描述中说:“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但是,阴阳的相对性、相随性、相依性告诉我们,静不会待动极才生,阴不会待阳极才有,而是立时即生,立时即有。随着向外极速膨胀的阳的产生,这或许就是道生一的过程,向内收缩或者说遏制极速向外膨胀的阴亦就相伴而起,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生二的过程。当阴阳交相作用,作用的结果使得宇宙膨胀速率不慢于十亿分之一,也不快于十亿分之一的时候,宇宙便得以诞生!这或许就是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这看上去很简单,不复杂, 因为大道本就不繁。
由这里,我们似可以看到三在中国文化里的不共之处。三含有二也含有一,但却不是简单的一和二的累积。可以说,三既融合了一与二,却又超越了一与二。三出自一二,与一二同根,与一二同气,同根同源,同气相求。三的这些特质,造就了它即阴(二)即阳(一),非阴非阳,超越阴阳,和合阴阳的不共特征。所以,到了三便有宇宙的诞生,万物的出现。也可以说,这个三就是宇宙的常量,就是一致性的代言!
黄帝内针——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三)(杨真海传讲 刘力红整理)宇宙常量的一致性促成了宇宙的诞生,促使了万物的出现,此刻我突然想到了在中国文化里有另一个与此十分相近的描述,那就是出现在《中庸》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过去的一年里,刘力红博士在很多不同场合下讲了同一个主题,就是:中医的基本精神。这个精神是什么呢?是中和!他谈到这样一个看法,如果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的文化,包括中医,那么这个字就是:中!如果可以用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中和!如果可以用四个字,那么这四个字是:中正平和!我很认同上述这个看法,也希望大家能够对此有所关注。因为对于黄帝内针而言,这是很真切的。甚 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几个字是黄帝内针的主轴是中医的主轴,中医人所干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主轴展开的。
上面谈到宇宙常量的一致性,是它确保了宇宙早期的膨胀速率恰到好处,从而确保了宇宙的诞生。这个恰到好处用《中庸》的语言就叫“中节”,中节的状态也叫“和”。本来阴阳的作用就是相对的,说得更直白点是相反的,一个要向外膨胀,一个要向内收缩。相对相反的东西总有些互不相让,看看今天的世界,不就是这样吗?为什么在这个关头,在这个节骨眼上,它能够中节?它能够处和?它能够恰到好处?因为有中的作用!中的作用天生就是致和。至于中为什么能够致和?我们会把它交给道,交给天,而不在这里深论。
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矛盾性如果没有离开中的作用,那么,它的结果是由对立走向统一,由矛盾走向协和,这在中医可以称之为平人的状态。平人就是平和之人,或和平之人。《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者,不病也。不病亦即健康的状态。由此我们也就看到了,《内经》讨论健康与疾病是从阴阳这个层面着手的。阴阳层面出了问题,就会导致疾病,而这个问题的癥结就是不平。不平亦即不和,当然这个问题获得痊愈!刚刚我跟大家举了桂枝汤,为什么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祖?为什么桂枝汤在《伤寒论》里面有最为广泛的运用?就因为它在和合阴阳上有特殊的立意。黄帝内针同样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我们取穴下针的唯一目的,就是实现阴阳自和。阴阳自和实际上就是以平为期,那么,平自哪来?何以自和?因为有中,有中则能平,有中则有和!
黄帝内针——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三)(杨真海传讲 刘力红整理)接下来,我们再回到《道德经》上述原文的下一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初始的极速膨胀被我们定义为阳,紧接着一个与膨胀相对的力量被定义为阴,这个态势或格局用“负阴而抱阳”来描绘,是相当符合的。其实,不仅宇宙初始如此,万物的构成也都是这样。那么,负阴而抱阳的态势何以恰到好处?用《内经》的话来说,就是何以做到“阴平阳秘”?从而既不塌陷,也不因过于膨胀而走向分离。这便是“冲气以为和”的作用。冲气是什么?怎样能“以为和”呢?这里可有不同的理解,冲气亦即冲突之气,其实质就是阴阳。冲亦为和,故有冲和之谓。而我更喜欢在此处直下承担,冫是为阴阳,是为相对,是为矛盾冲突,那依什么才能化解呢?只有中!中则有和,这便是冲意所在,亦就是冲气何以为和之根本!
透过上述这些讨论,我们知道了阴阳于万物、于生命、于健康的重要性,这个健康来自有和,而和来自于中。它是这样一条线路,这条线路能够弄清楚,再往下走,就好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