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路(日更第5天)|记忆中的故乡|离乡只是少年时,如今回味已
2019-01-18 本文已影响3人
一尘拾光
故乡的原野
行走在记忆的小巷,脑中闪现的是故乡的光影,梦中回味着故乡的味道。听风读雨间,夜色空寂时,光阴眷顾,也有一些“离乡只是少年人,如今回味已中年”的感慨。
小时候,因为父亲受不了穷,下定决心去城市闯荡,把故乡的老屋卖了,举家搬离。一晃二十多年,我还能时常想起故乡的老屋和童年时光。故乡的老屋虽然破旧,但却也承载着我残缺不全的童年记忆。记忆中老屋院子里有一口井,那里令我害怕,小时候一个不小心差点掉下去,至今我对井都没什么好感。院子里还种的黄瓜和西红柿,用井水洗了吃,我还是能想起那清爽的感觉,棚屋那还有一头无精打采的老牛……这些影像都存在我七八岁的记忆里。
离家二十多年,故乡于我而言是陌生的,如果要我再回来生活,自然是格格不入了。但这并不是说我有多高尚,只是城市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对孩子也是好的。但我并不厌恶故乡,所有的城市化进程都是从农村开始的,这里是根,是源,是心灵的归处。就像父亲时常念叨的,百年之后,就要回家。
是啊,始于故乡,终于故乡。
鲁迅写过故乡,风格略显沉重,写满了对旧社会的愤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代作家余华也写过故乡。作为一名作家,写作灵感来源于哪里?正像余华原话说的那样,只有在最安全的地方,灵感才会出现。他在《朗读者》节目中讲过,每当写作时,他总要回到故乡嘉兴,在故乡的土地上享受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在这个生他养他的土地上,写出源于生活的作品。
故乡于我,不仅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精神的源头,让我内心充满力量;也希望内心长存纯粹的自己,活出一路春光。
每个人的心灵总要有个归处,即使在外漂泊多年,我也会时常想起故乡的温情,那时候虽然贫困,但总是深刻的。父亲在外面常年打工,母亲在雨中锄地,姐姐和我剪了家里的塑料袋子做成了雨衣,走在池塘边泥泞的路上去地里给母亲帮忙……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