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刘宏工作坊 七年级语文备课室

“补白”不“白”补

2019-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刘_fa11

让动词的“补白”动起来

——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补白”《动词》教学设计

“补白”不“白”补

设计意图:

统编版教材在一些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补白”的知识短文,以介绍一些语言文化知识。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精心设计之处,但很多学生没有养成阅读这些知识短文的习惯。究其原因,或是觉得这个枯燥无味,或是认为这个不重要,或是没有掌握恰当的方法 ,或是因为老师不够重视 。

对于刚刚踏入初中大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自学能力不强,自学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如果一开始就将这些“补白”放手交给学生自学,可能会白白浪费这些宝贵的资源,让“补白”真的成了摆设,成了“白补”。况且,刚入初中如果没有重视这些“补白”,可能会给学生造成这些“补白”是可有可无的错觉。

所以,老师在七年级上册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补白”,“补白”不是“白补”,它是循序渐进的,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将初中三年所有的“补白”串起来,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汉语言文化知识体系。对于弥补以前语文教学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工具性不够突出的缺陷,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学情,本设计旨在利用一定的课堂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阅读“补白”,并学以致用。七年级上册共安排“补白”知识短文12篇,老师可以选其中之一进行课堂教学,其他的让学生自学。

下面以第三单元第10课(课后补白)《动词》为例,展示“补白”的教学活动设计。

本教学活动共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仿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扫雪”一段,在运用动词中了解动词的属性和分类,体会动词的作用。将学习语法知识与写作实践相结合,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互评习作。在评中认识动词,辨析动词,学会正确使用动词。

本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补白”的知识短文与写作教学合二为一,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让“补白”活起来,让“补白”动起来。

“补白”不“白”补

活动过程:

一、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扫雪”,圈画出动词。

二、讨论交流:这些动词可以换成别的吗?为什么?

三、走进动词。阅读课本第49页补白《动词》,勾画出以下信息:什么是动词?动词可以分为几类?

四、仿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扫雪”写一段话,至少用9个动词。

学生写作。

五、学生互评。

说明:每个人的基准分为20,满分为100。评分标准的1、2项为加分项,3、4项为扣分项。

评分标准:

1、书写规范、工整、优美,酌情加1——10分。

2、圈画出仿写片段中的动词。准确运用一个动词计5分,总分不超过70。

3、找出错别字,一个扣1分,最多扣10分。

4、找出用错和未用标点符号的地方,一处扣1分,最多扣10分。

六、佳作欣赏。

成绩优秀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师生评价。重点点评动词运用不准确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